又称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变态反应。参加反应的抗体大多是IgG(免疫球蛋白G);并有补体参与,故常可导致靶细胞的溶解;变应原多数是药物半抗原。目前认为,在该类变态反应中靶细胞抗原(红细胞Rh抗原)或药物半抗原与机体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结合后,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IgG(少数是IgM、IgA)。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通过三条途径杀伤靶细胞,即:激活补体,使靶细胞溶解;通过免疫调理作用,使靶细胞粘附在吞噬细胞表面,继而被吞噬裂解;靶细胞表面所结合的抗体与K细胞(见免疫活性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K细胞活化,破坏靶细胞。根据其抗原来源不同,可将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分为两大类:一是抗原是机体自身,如临床上常见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肺-肾综合症等。二是抗原来自机体以外,如临床上多见的由药物半抗原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