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神经生物学 » 正文

脑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27
脑波,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由仪器记录下来的脑细胞活动的电波。人类的大脑像颗花椰菜,大脑皮质(又称为灰质)相当于花椰菜绿色的部分,它包覆在髓质(又称白质)的外围。灰质由六层共约一百亿至三百亿个神经元细胞体组成,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连结,以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来交换信息,互相联络。

一群群功能类似而聚在一起的神经元细胞,分布在皮质不同区域上。大脑在解剖学上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顶叶(parie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枕叶(occipital lobe)四大区域,分别掌管运动、感觉、记忆、空间感、视觉等不同的功能,并且指挥肢体的动作和行为。细胞间电位变化形成的电流虽然微弱,但是经由分区贴在头皮上的电极,把所接收到的讯号以放大器处理,并过滤噪声后,就可以提供临床上判断各区脑细胞活动功能的重要信息。

自从一九二九年,德国的精神科教授柏格(Hans Berger, 1873-1941)成功完成首例人类脑波的记录之后,经过数十年不断的测试及研究,脑波专家已经了解正常人在不同年龄的脑波型态、清醒与睡眠的脑波变化,并可区分出各种异常波形代表的病理意义。记录脑波已是一项绝对安全的检查,在神经科常见的头痛、头晕、失智症、意识不清等病症的检查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癫痫病人身上更是不可或缺。

脑波依其频率基本上分为四种,由慢到快依序是 δ 波(4 赫兹以下)、θ 波(4 ~ 7 赫兹)、α 波(8 ~ 12赫兹)以及 β 波(13 赫兹以上)。当一般正常人安静闭眼,但维持清醒状态时,脑波主要是对称的 α 波。α 波在枕叶部位特别明显,并且在病人眼睛张开后便会被抑制。δ 波和 θ 波统称为慢波,一般出现于睡眠时期,若是成人在清醒状态下出现慢波,则大多是异常。β 波又称为快波,临床意义较为多样化,依出现的时期、情境和部位来决定。

近数十年来,学者们陆续发现,当受测者被动接受外来的视觉、听觉或感觉的刺激时,可以在脑部引发时间上固定相关的对应电波变化。另外一类型的变化则是和受测者主动的心智活动相关,例如请受测者从事心算、思考或记忆等脑部运作时,也会引起脑波振幅的下降,但是这样的脑波变化和所从事的心智活动之间,并没有非常固定的相位关系。

随着对脑波了解的加深,一些在疾病诊断上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又具有特殊生理意义的波形陆续被辨识出来,其中以「μ 波」最具代表性。一九五二年有学者首度详细描述这种波形,它的频率和幅度与受测者的 α 波相似,但频率略快些。μ 波的分布位置和 α 波也不相同。

μ 波一般被认为是脑部运动皮质区功能的代表,在受测者处于张眼状态时仍会出现。受测者手指有动作时,会对 μ 波产生抑制,这种抑制在手指肌肉收缩真正产生动作之前,便可以由仪器记录到。有趣的是,就算只是想象手指的动作,也能够产生这种效果!这种特性让聪明的科学家发觉利用 μ 波作为人脑—计算机接口的可能性。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705 second(s), 1235 queries, Memory 3.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