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形态,位置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大约2/3居正中线的左侧,1/3居右侧。心脏主要由心肌所组成的中空器官。其大小似拳头,呈圆锥形。心脏分心尖部与心底部。心尖向左前下方,为游离端;心底朝右后上方,与大血管(主动脉、肺动脉、腔静脉、肺静脉)相连,将心脏固定在胸腔中。心脏的表面有三条浅沟。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冠状沟,冠状沟将心房与心室分开。从冠状沟发出二条纵行的浅沟,其一自心脏的前面(胸肋面)向下至心尖右侧,称前室间沟。另一自心脏的膈面向下至心尖右侧称后室间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冠状沟和室间沟内均有心脏的血管经过。
心腔的结构心脏由中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二半,每半各分为心房和心室。心房的耳形突出部分称为心耳。心房与心室之间有致密胶原纤维构成的房室环相连接,而无心肌连接,故心房与心室可在不同时间内收缩。心脏共有四个腔,即右心房与右心室、左心房与左心室。每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在心房与心室交界处的房室口有房室瓣。右房室瓣共有三个瓣页称三尖瓣。左房室瓣有二个瓣页,称二尖瓣。房室瓣开向心室,其边缘有许多纤细而坚韧结缔组织的索,称为腱索。腱索的另一端附着于心室内壁的乳头肌上(即形如乳头状突起的心肌)。腱索、乳头肌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房室瓣在心肌收缩时倒翻入心房,使瓣膜关闭严密,以免血液逆流。从而保证了血液的定向流动。
在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分别称为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各个瓣膜呈口袋形,袋口开向动脉方向,血液自心室流向动脉时半月瓣开放;血液由动脉回流时,半月瓣被血液充盈而相互靠紧使动脉和心室之间的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心腔内的瓣膜、腱索、乳头肌都是保证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它们是防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循环正常进行的重要装置。因此,任何一个瓣膜发生病变(瓣膜口狭窄或闭锁不全)都能给血液循环带来极大的障碍。临床上正在研究和使用生物瓣或机械瓣来替换病变的瓣膜,并取得了成功。
心壁心脏是一个肌性器官,有较强的收缩能力。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三层组成。心内膜是心壁最内的一层结构,表面为单层鳞状上皮(内皮)被覆。心内膜表面极为光滑,有利于血液流动。心内膜下层含有少量血管、结缔组织和心脏传导系统的末梢支浦肯野纤维。心内膜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突入心腔折叠成房室瓣和半月瓣。当瓣膜发炎时,其中结缔组织常常增生致使瓣膜变形,造成瓣膜病变。
心肌层是心壁最厚的一层,主要由多层排列的心肌细胞又称心肌纤维所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两者是不连续的。心肌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内有神经、血管等。
心外膜为心脏最外面的一层,即心包的脏层,由单层鳞状上皮(间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细胞所组成。冠状血管行于心外膜内。
心包包绕心脏外面,由紧贴心脏表面的脏层(心外膜)与外面的纤维层在大血管处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心包腔,腔内含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有利于心脏的搏动。
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有节律地跳动,是由于心脏本身含有一种特殊的心肌纤维,它比一般心肌纤维粗、肌原纤维少,肌浆较多,没有收缩能力,而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壁内,上腔静脉入口处的心外膜深面,呈梭形,含有起搏细胞(P细胞)和过渡细胞。P细胞发生的兴奋通过过渡细胞传至心房肌,使心房肌收缩。同时兴奋可经结间束下传至房室结。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房室口与冠状窦口之间的心内膜下。由房室结发出房室束进入心室。房室结将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传至心室。房室束又名希氏(His)束,进入室间隔分成左、右束支,分别沿心室内膜下行,最后以细小分支即为浦肯野纤维分布于心室肌。
心传导途径和方向: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心房肌
心脏的血管和神经心脏的营养是由冠状循环血管来供应的。冠状血管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所组成。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起始部,右冠状动脉主要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和室间隔后部,也分布于左心室后壁。左冠状动脉又分为两支,一支为降支,一支为旋支,它们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和室间隔前部,也分布于右心室的前面。心肌中的毛细血管极为丰富,几乎每一根肌纤维都伴有一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成小静脉。心脏静脉绝大部分汇集于冠状静脉窦,并由此回到右心房,另有二条静脉直接进入右心房与右心室。在心肌横截面上,每mm2面积内约有2500根毛细血管,因此,心肌和冠状循环之间的物质交换可以很快进行。冠状动脉之间有吻合支。在人体,这些吻合支在心内膜下较多,正常时这些吻合支口径较细小,只有少量血液通过。因此当冠状动脉突然闭塞时,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影响心脏功能。如果血管阻塞是逐渐形成的,则吻合支可逐渐扩张,建立足够的侧支循环,起到代偿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