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代谢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胆红素来源于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被骨髓、脾、肝内的网状内皮细胞分解后,成为脂溶性的游离胆红素,在血液中通过转运蛋白,送到肝脏,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脂溶性的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可以透过毛细胆管排至胆道,经肝管和总胆管至十二指肠,在结肠内结合胆红素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和尿胆素,随尿及粪便排除。小部分在结肠内被再吸收,重新进入循环。当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mg/dl时(正常为<1.0mg/dl),临床上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凡血液内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负荷增加,肝细胞内的运送、结合和排泄障碍或肝外胆道阻塞、如肝炎、肝癌,均可引起胆红素增高,形成黄疸。临床上将黄疸分为:(1)溶血性黄疸;(2)慢性间歇性幼年黄疸(Gilbert病);(3)新生儿黄疸;(4)酶缺少或缺如,克瑞格勒—纳嘉代综合征(Crigler—Najjarsyndrome);(5)肝内胆红素排泄障碍,如杜宾—约翰逊综合征发性黄疸(Dubin—Johnson syndrome);(6)混合性黄疸。感染、药物、肝硬化、肝癌等均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