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恒温动物赖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各种生理活动的总称。安静时产热靠内脏,主要是肝脏,其次是心和脑。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热主要来自骨骼肌,约占总热量的90%以上,比安静时产生的热量高出10~15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骨骼肌会出现不自主的“颤抖”现象,能使体内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散热主要靠皮肤,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四种方式。主要为辐射散热,30℃时占总散热量的60%。传导指热从身体传至与身体接触的物体,一般占总散热量的3%。对流指空气流动带走身体的热量,在30℃时,占总散热量的12%。蒸发主要指排汗造成的散热,在30℃时占总散热量的25%,当气温在35℃以上时,排汗散热就达95%以上。炎夏一个人每天要出汗5~6公斤,运动员激烈运动时甚至1小时出汗10余公斤。身体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靠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控。皮肤和内脏都分布着许多温度感受器。冷或热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而到达大脑,在大脑皮层统一控制下及时进行调节。研究表明,体温调节中枢分两部分,前半部为散热中枢,后半部为产热中枢。当冷的神经冲动传入时,产热中枢兴奋,散热中枢抑制。此时,一方面有关激素加紧分泌,使新陈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的热,同时使肌肉收缩(“颤抖”),产热增加,另一方面使血管收缩,停止出汗,在很冷时,皮肤表层几乎没有血流,故显出苍白。反之,当热的神经冲动传入时,散热中枢兴奋,产热中枢抑制,有关激素分泌减少,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大量出汗,使散热量大大增加。人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调节中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当然,这种调节能力也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限度,调节就不灵了。所以夏天要防中暑,冬天要防体温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