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位听器官。包括听觉器官和位觉器官两部分。人的耳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组成。耳廊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是耳针疗法的部位,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某些部位有所反映,可根据耳廓上的穴位来治疗某些疾病;外耳道,皮肤内含有毛囊、皮脂腺、汗腺及盯眝腺,盯眝腺分泌盯眝耳垢,对外耳道有保护作用;鼓膜为卵圆形半透明的薄膜,位于外耳与中耳之间,可随声波振动。鼓膜的外层为复层扁平上皮,中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内层为粘膜。鼓膜中央略向鼓室凸出称为鼓脐,与锤骨柄末端相附。中耳,包括鼓室和咽鼓管。鼓室是颞骨中的一小空腔,内有听小骨、听肌、韧带等。锤骨、砧骨、镫骨三块听小骨依次连成听骨链,镫骨底板抵于内耳外侧壁卵圆形的前庭窗上,周围有韧带封闭。咽鼓管是连通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入咽的开口处平时关闭,作吞咽、打呵欠、喷嚏动作时开放,空气通过此管进入鼓室,使内外气压相等,以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而维持听力。内耳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鼓室的内侧,由构造复杂的弯曲管腔组成,故又称迷路。迷路有骨迷路和膜迷路之分,骨迷路为岩部骨质内的一些弯曲的小管和小腔,互相连通;膜迷路是悬挂在骨迷路内的膜性小管和小囊。二者之间充满外淋巴,膜迷路内有内淋巴。内外不相通。有营养和传递声波的作用。迷路由前向后,沿岩部的长轴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能感受机体位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