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理学 » 正文

猩红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0-20
  由不同型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以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为主。由于附着在衣物的细菌可以生活一段时间,故亦偶有间接传染者。本病多发生在温带,冬春季易发病,与空气不洁、阳光不足有关。各型细菌有其特异的抗原与抗体,无互相保护的共同免疫性。感染后细菌所产生的红斑毒素大多相同,故再感染时不再出疹。而抗菌免疫力有菌型特异性,因此除非再感染同型链球菌,否则除无皮疹外会有猩红热等其他症状。本病潜伏期17天,起病急,体温上升,高者可达40℃。咽疼、呕吐、头痛等较常见。扁桃体、甚至悬雍垂及软腭处都有炎症及白色渗出物,颈前淋巴结肿大。出疹期37天。最早见于腋下,腹股沟和颈部,24小时遍及全身,呈弥漫性,鲜红色点状或针尖状充血性皮疹,疹间皮肤亦有轻度充血。面部无皮疹,但两颊及额部充血,故口周显苍白。皮肤折皱处和肘弯、腕、腋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成线,压不退色等是腥红热皮疹的特点。病后一周皮肤开始脱屑,亦为其特征之一,可因其出现作回顾性诊断。皮疹越多,脱屑越多,面积越大。第3周遍及全身。出疹期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下降。发病初期舌上有灰白色苔,34天后舌苔脱落,出现牛肉样舌面和红肿舌刺,似草莓,称杨梅舌。腥红热主要病变为毒血症及化脓性损害,前者为由细菌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后者由细菌深入组织形成脓毒病灶或败血症,病情轻重相差悬殊。临床表现轻微者可被漏诊,脓毒型可出现多处化脓性病灶;中毒型严重者可以死亡。在有青霉素以前,猩红热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有青霉素以后,发病情况有了巨大变化,如能及时治疗多可控制其发展。本病可继发肾炎及风湿热,多在病后24周出现。目前对此病尚无自动免疫措施,应控制感染及传播扩散。腥红热患者应早期隔离,带菌者亦应用青霉素治疗。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55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