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理学 » 正文

沙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0-20

  一种由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其并发症和后发病可严重影响视力,是当前致盲重要原因之一。沙眼是一种社会性疾病,因为它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环境卫生、经济情况、生活条件、个人卫生都有密切关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5亿人患沙眼。非洲、中东地区某些国家发病率较高,有的竟达90%,是致盲的主要原因。解放前,我国农村沙眼发病率也很高,一般在50%以上,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党和国家开展了大规模防治工作,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沙眼发病率一度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来又有所增加。沙眼多因接触传染所致,潜伏期约为512天,双眼发病。发病时,轻症者常无任何症状。急性期或重症者自觉异物感、羞明、流泪、有少许分泌物。如角膜受累,或发生了并发症,不仅症状加重,常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沙眼的基本病变有以下几种:(1)乳头。外观呈红色小点,这是上皮增生、上皮下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毛细管充血形成的。(2)滤泡。大小不一,黄灰色,半透明,是上皮下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致。(3)瘢痕。乳头和滤泡最后形成瘢痕组织而治愈。(4)角膜血管翳。早期位于角膜上缘,周围毛细血管网进入透明角膜。晚期角膜四周均有血管伸入,最终因瞳孔区受累而影响视力。沙眼可分3期:(1)进行活动期(沙Ⅰ):上穹窿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同时有乳头和滤泡。(2)退行结瘢期(沙Ⅱ):除乳头或滤泡外,尚可见瘢痕组织。(3)痊愈期(沙Ⅲ):仅有瘢痕组织。轻症沙眼治愈后,结膜上虽可遗留瘢痕,但不影响视力。严重沙眼则常发生并发症和后发病。如上睑下垂;脸内翻与倒睫;睑球粘连;角膜混浊;慢性泪囊炎等。沙眼是可以治愈的,自磺胺和抗生素问世后,疗效明显提高。目前,常用方法为局部点0.1%利福平眼药水、0.5%金霉素眼药水、0.25%氯霉素眼药水等。急性期或严重沙眼可同时口服四环素或磺胺药。如发生内翻倒睫应及时手术治疗。预防沙眼十分重要,应加强宣传防治知识,培养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监督,切断污染源。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32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