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菌痢。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多流行于夏秋两季。6个月以上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其次为青壮年。痢疾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体短小,无鞭毛,不能活动。分类学上属肠杆菌科,志贺氏菌属,有4个群*。痢疾杆菌不耐热及干燥,日光照射30分钟即死亡。但耐寒力强,在阴暗潮湿及冰冻环境下能存活数周,在蔬菜食品上能活1~2周。新洁尔灭、来苏儿、过氧乙酸等,可以迅速杀死痢疾杆菌。菌痢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痢疾杆菌从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中排出,通过手、食物、饮水、餐具及苍蝇、蟑螂等媒介而传染。本病主要病变为结肠粘膜弥漫性炎症。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即由某一菌群引起菌痢的患者,不能产生对其他菌群的免疫力。菌痢潜伏期为1~7日,多数为1~2日。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大便带脓血等。菌痢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菌痢病情的轻重程度相差很大,可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等。其中,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高热(可达40℃以上)、寒战,并出现面色青灰、脉博细速、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对中毒型患者应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菌痢。预防菌痢应采用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要加强垃圾、粪便、饮水和食品的管理,消灭苍蝇、蟑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与变质食物。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