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食品物流专题 » 正文

配送面面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1-18

 配送的概念

我国现在使用的“配送”词汇,是原封不动地般用了日语中的两个日语汉字,赋与了汉语读音。和配送相近似的词汇有“交货”、“运送”、“分送”、“投送”、“输送”、“供应”、“供给”、“发放”等,从配送的实际形态来看,上述词汇都不能对配送做出满意的标注。从美国及日本等较早开展配送活动的国家看,可对配送归纳出以厂几个特点:
1.和送货概念的区别在于,不是一般概念的送货,也不是生产企业推销产品时直接从事的销售性送货,而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
A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B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C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需要什么送什么。
2.和输送、运输概念的区别在于,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它活动共同构成的有机体。配送中所包含的那一部分运输活动在整个输送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输送”;
“支线输送”、“末端输送”的位置,其起止点是物流据点至用户,这也是不同于一般输送的特点。
3.和一般概念的供应或供给的区别在于,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结算、进货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以供给者进货到户式的腔镜像做应。从服务方式来讲,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可以将货物从物流据点一直送到用户的仓库、营业所、车间乃至生产线的起点。
4.和运送、发放、投送概念的区别在于,这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充分按用)〕要求,包括种类、种类措施、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所进行的运送。因此,除了各种“运”、“送”活动外,还要从事大量分货、配货、配装等工作,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

对于配送,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概念解释,各种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强调送货,有的强调运送范围。例如,日本文部省审定的物流培训教材,将配送定义为“最终将物品按指定时日安全准确交货的输送活动”。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编写的较有影响的《物流手册》认为“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对需要者进行的运输称为配送”、“从配送中心到顾客之间物品的空间移动叫配送”,1985年底,日本工业标准JIS对物流用语做了统一的定义,其中配送定义为“把货物从物流据点送交到胜货人处”。JIS的定义突出反映了物流最终阶段的送货,但是,并没有能反映配送的现代特征,容易和历史久远的旧送货形式相混淆,使人们误解配送就是送货的别名。并无什么新意。旧的送货形式可以追溯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应用较广泛,不能说成是现代方式。配送之所以说是现代方式,是因为它有不同于旧送货的现代特征。
1.不单是送货,在活动内容中还有“分货”、“配货”、“配装”等项工作,这是很具有难度的工作,要圆满实现它,必须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现代的经营水平。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及历史阶段,很难按用户要求实现配货,更难于实现广泛的高效率的配货,因此,旧送货和配货存在着时代的差别。
2.配送是送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同时还和订货系统紧密相联系,这就必须依赖现代情报信息的作用,使整个大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变成为一种现代化方式,这是旧送货形式不能比拟的。
3.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的保证,因而使配送在规模、水平、效率、速度、质量等方面远远超过旧的送货形式,这些活动中,大量采用各种传输设备及识码、拣选等机电装备,很象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流水线,使流通工作的一部分工厂化,所以,和旧送货形式还有现代装备的差别。配送也是技术进步的一种产物。
4.旧送货形式只是推销的一种手段,目的仅在于多销售一些东西,配送则是一种专业化的流动分工方式,是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在流通领域的反映。因此,如果说一般送货是一种服务方式的话,配送则是一种体制形式。
所以,作者认为,’配送应全面定义为:“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之货送交收货人。”

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配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其重要性应与运输、保管、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情报并列,而形成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此处将配送的意义和作用归纳为以下一点:
(一)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l)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大吨位、高效率运输力量的出现,使干线运输无论在铁路、海运抑或公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实现了低成本化。但是,在所有的干线运输之后,往往都要辅以支线或小搬运,这种支线转运或小搬运,这种支线运输及小搬运成了物流过程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个环节有和干线运输不同的许多特点,如要求灵活性、适应性、服务性,致使运力往往利用不合理、成本过高等问题难以解决。采用配送方式,从范围来讲将支线运输及小搬运统一起来,加上上述的各种优点使输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
(二)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
采用配送方式,通过增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地进货,又通过将各种商品用户集中一起进行一次发货,代替分别向不同用户小批量发货来达到经济地发货使末端物流经济效益提高。
(三)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低库存或零库存
实现了高水平的配送之后,尤其是采取准时配送方式之后,生产企业可以完全依靠配送中心的准时配送而不需保持自己的库存。或者,生产企业只需保持少量保险储备而不必留有经常储备,这就可以实现生产企业多年追求的“零库存”,将企业从库存的包袱中解脱出来,同时解放出大量储备资金,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实行集中库存,集中库存的总量远低于不实行集中库存时各企业分散库存之总量。同时增加了调节能力,也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此外,采用集中库存是可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单位存货成本下降。
(四)“简化事务,方间用户”
采用配送方式,用户只需向一处订购,或和一个进货单位联系就可订购到以往需去许多地方才能订到的货物,只需组织对一个配送单位的接货便可代替现有的高频率接货,因而大大减轻了用户工作量和负担,也节省了事务开支。
(五)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用生产企业自己保持库存,维持生产,供应保证程度很难提高(受到库存费用的制约),采取配送方式,配送中心可以比任何单位企业的储备量更大,因而对每个企业而言,中断供应、影响生产的风险便相对缩小,使用户免去短缺之忧。

配送种类
配送按组织方式、对象特性不同有多种形式。
(一)按配送组织者不同有:
1.商店配送: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的门市网点,这些网点主要承担零售,规模一般不大,但经营品种较齐全。除日常零售业务外,还可根据用户的鹦求将商店经营的,品种配齐,或代用户外订外购一部分商店平时不经营的商品,和商店经营的品种一起配齐送给用户。这种配送组织者实力很有限,往往只是小量、零星商品的配送。对于商品种类繁多且需用量不大、有些商品只是偶尔需要而很难与大配送中心建立计划配送关系的用户,可以利用小零售网点从事此项工作。商业及物资零售网点数量较多,配送半经较短,所以更为灵活机动,可承担生产企业重要货物的配送和对消费者个人的配送,它们对配送系统的完善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这种配送是配送中心配送的辅助及补充的形式。
2.配送中心配送:组织者是专职从事配送的配送中心。规模较大,可按配送需要储存各种商品,储存量也较大。配送中心专业性强,和用户建立固定的配送关系,一般实行计划配送,所以,需配送的商品往往都有自己的库存,很少超越自己经营范围。配送中心的建设及工艺流程是根据配送需要专门设计的,所以配送能力大,配送距离较远,配送品种多,配送数量大。可以承担工业企业生产用主要物资的配送,零售商店需补充商品的配送,向配送商店实行补充性配送等。配送中心配送是配送的重要形式。
(二)按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有: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工业企业需要量较大的商品,单独一个品种或仅少数品种就可达到较大输送量,可实行整车运输,这种商品往往不需要再与其他商品搭配,可由专业性很强的配送中心实行这种配送。由于配送量大,可使车辆满载并使用大吨位车辆,在配送中心中,内部设置也不需太复杂,组织、计划等工作也较简单。因而配送成本校低。
单品种大批量配送优势范围较窄,当可用汽车、火车、船舶从生产企业将这种商品直抵用户,同时又不致使用户库存效益变坏时,采用直送方式往往有更好的效果。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各工业生产企业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零部件一般需要量大,要求也较均衡,采取直送或单品种大批量配送方式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但是,现代企业生产的所需,除了少数几种重要物资外,从种类数来看,处于B、C类的物资种类数远高于A类重要物资,这些种类品种数多,单种需要量不大,采取直送或大批量配送方式由于必须加大一次进货批量,必然造成用户库存增大,库存周期拉长,库存损失严重,必然困死大量资金。所以,不能采取直送或大批量配送方法。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向零售商店补充配送,国外开展的向家庭的配送也是如此。这些情况适合采用的方式便是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是按用户要求,将所需的各种物品对(每种需要量不大)配备齐全,凑整装车后由配送据点送达用户。这种配送对配货作业的水平要求较高,配送中心设备较复杂,配送计划较困难,要有高水平的组织工作保证和配合。在配送中,高水平、高技术的配送方式。
配送的特殊成效,主要反映在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中,这种方式也正切合现代“消费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新观念,所以,是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推崇的方式。
3.配套成套配送:是按企业生产需要,尤其是装配型企业生产需要,将生产所需全部零部件配齐,按生产节奏定时送达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随即可将此成套零部件送入生产线装配产品。采取这种配送方式,配送企业实际承担了生产企业大部分供应工作,使生产企业专致于生产,有如同名品种少批量配送一样的效果。
(三)按配送时间及数量不同有:
1.定时配送(准时配送)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如几天一次、几小时一次等,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以事前拟定长期计划,规定某次多大的量,也可以配送时日之前以商定的联络方式(如电话、计算机终端输人等)通知配送品种及数量。这种方式由于时间固定,易于安排工作计划、易于计划使用车辆,对用户来讲,也易于安排接货力量(如人员、设备等)。但由于备货的要求下达较晚,集货、配货、配装难度较大,在要求配送数量变化较大时,也会使配送适力安排出现困难。
2.定量配送:按规定的批量进行配送,但不严格确定时间,只是规定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中配送。这种方式由于数量固定,备货工作较为简单,用不着经常改变配货备货的数量,可以按托盘、集装箱及车辆的装载能力规定配送的定量,这就能有效利用托盘、集装箱等集装方式,也可做到整车配送,所以配送效率较高。由于时间不严格限定,可以将不同用户所需物品凑整车后配送,运力利用也较好。对用户来讲,每次接货都处理同等数量的货物,有利于准备人力、设备能力,也有不少方便。
3.定时定量配送;规定准确的配送时间和固定的配送数量进行配送,这种方式在用户较为固定,又都有长期的稳定计划时,采用起来有较大优势,有定时、定量两种方式的优点。这种方式特殊性强,计划难度大,适合采用的对象不多,虽较理想,但不是一种普遍购方式。
4.定时、定路线配送:在确定的运行路线上制定到达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用户可在规定路线站及规定时间接货,可按规定路线及时间表提出配送要求,进行合理选择。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计划安排车辆及驾驶人员。在配送用户较多的地区,也可免去过分复杂的配送要求造成的配送计划、组织工作、配货工作及车辆安排的困难。对用户来讲,既可在一定路线、一定时间进行选择,又可有计划安排接货力量,也有其便利性。但这种方式应用领域也是有限的,不是一种可普遍采用的方式。
5.即时配送:不预先确定不变的配送数量,也不预先确定不变的配送时间及配送路线,而是完全按用户要求时间、数量进行配送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某天的任务为目标,在充分掌握了这一天需要地、需要量及种类的前提下,即时安排最优的配送路线并安排相应的配送车辆,并实施配送。这种配送可以避兔上述两种方式不足,做到每天配送都能实现最优的安排,因而是水平较高的方式。
采用即时配送方式,为了使这种配送有效的计划指导,可以在期初按预测的结果制定计划,以便统筹安排一个时期的任务,并准备相应的力量,实际的配送实施计划则可在配送前一两天,根据任务书做出。
(四)其他配送方式
1.共同配送: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地区用户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这种方式称共同配送。在某一地区用户不多,各企业单独配送时,因车辆不满载等原因经济效果不好,难于开展配送业务。如果将许多配送企业的用户集中到一起,就有可能有效益地实施配送,这种情况采取共同配送是有利的。共同配送的收益可按一定比例由各配送企业分成。
2.加工配送:在配送中心进行必要的加工,这种加工就可使配送工作更主动、更完善。这种将流通加工和配送一体化,使加工更有针对性,配送服务更趋完善的形式称加工配送。

配送中心
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物流据点称配送中心,是物流中心数量较大的一种,配送中心的方块流程及配送中心的主要工作环节如下:
1.集货:为了实现按用户要求的配送,尤其是采用“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时,配送中心必须从许多家生产企业按需要品种较大批量进货,以备齐所需货物,虽和集货对象不同,但此项功能也称集货。一般来讲,集货批量远大于配送批量,才能从差额中获得效益。集货一般采用大批量运输手段,如火车、船舶、大型卡车,并有卸装能力较大的机械装备。
2.储存:配送中心保持一定储备量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旦储备告竭而缺供,会造成所有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停产,其风险显然比分散库存时大。为保持正常配送,防止缺供,一方面要能合理确定库存量,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储存设施。配送中心的其他功能及储存设施都需占用很大面积,为保持适当规模并提高配送能力,储存设施不宜过大占用面积,
因而常采用各种类型的货架,而且保持存、取便利,配送中心的存储设施主要特点就在于此。
3.分货及配货:将保管的货物按发货要求分拣出来,放到发货场所的指定位置,将所需送货备齐,这是配送中心主要设施,实际占地面积有可能大于储存场所占地面积。分货、配货的机械装备主要有:
(l)传送装置:将货物放上传送带、输送机,使货物进入分拣状态。传送装置常用皮带输送机、辊道输送机、刮板输送机、链条输送机、溜槽等。
(2)货物识别装置:用以识别货物并按分拣要求从货架送入传送装置或从主传装置送入分支机构进行配货。常用识别装置有光电识别机构、识码器、传感装置等。
(3)分支机构:将自动识别的货物,按配货要求从主传送装置上送入分支输送机构。进入分支机构的方法有翻板法、转辊法、浮出法、挡板法、推出法等。分支输送机构的设备也是各种输送机,一端与分支入口相连,另一端是配货货位。大型配送中心,常有十几排的斜面溜槽负责分支输送。
(4)暂存及装运设施:已备好的货物接送货地点及收货人不同暂存于发货场,暂存设施一般较为简单。原则是使之具有较高的装卸“活性”,常常直接放在与车厢等高的高站台上,在配送对象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也利用各种货架增加货位数量及容量。配送货物品种杂、数量差别大、包装规格不一,因此不容易使货载整齐,装运时也常采用各式集装以防不同用户货载混乱并解决难于包装的问题。在配送中心以高站台与车位联结的情况下,装车只需以简单手动机具,或轻型叉车便能有较高的效率。
(5)配送车辆:配送的货物很难再进行外包装,有许多是只有内包装或个体包装,甚至完全裸装,因此,缺乏防护性及防雨性。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靠有棚厢式配送车辆。为便于装卸,这种车辆需具备敞开门的能力,如能将左右两面全部敞开的翼形车、能将后门全开而又不影响接靠站台的后部卷帘门式车等。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004 second(s), 1277 queries, Memory 3.7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