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药品使用常识 » 正文

细菌耐药的危害有多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09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生物药物专家许文思曾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它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什么叫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细菌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反过来说就是药物对细菌的抑制、杀灭能力降低了。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是促使许多耐药菌株产生的根源。青霉素刚用于临床的时候,可以说是药到病除。但几年后,一些葡萄球菌便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以后对半合成青霉素也产生了耐药性。接着人们又发明了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但细菌对这些抗生素也一一产生了耐药性。糟糕的是,细菌的这种反击抗生素的本领,可通过耐药基或耐药质粒而代代相传,甚至传递给不同菌种,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极为复杂。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使用了某一种抗生素,病菌会同时对其他五六种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

  更为可怕的是,耐药性并不是发生在某个病人身上,它是某个菌种作为一个整体对某些抗生素不再敏感,耐药性一旦形成,不论感染在哪一个人身上,抗生素都不能再有效地杀灭或抑制它们。

  某一种细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最简单的做法是加大剂量,其结果是使用剂量成倍增长,但即使这样,有时也无疗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十到100单位的青霉素就可挽救伤员的生命,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不见得有效。再一个方法是换药,这种不行换那种,这样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同时也会增加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对耐药菌,人类的杀手锏是开发新的抗生素,事实上人们也一直在这么做,但细菌并没有让人类那么从容应对。

  按理说,随着科学的发展,抗生素种类的增多,抗生素“档次”的提高,人们在对抗细菌感染上应更游刃有余。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被称为抗生素“黄金时代”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1999年却上升到2000万。美国1982~1992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据有关人士介绍,一般抗生素的开发时间为10~15年,而抗生素的滥用,几年内就会出现耐药微生物,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没有耐药细菌的产生速度快。万古霉素曾被医学界誉为“对付各种耐药性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有研究报道表明,西方已发现一种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们称之为“超级细菌”)。

  有学者推测,如果医生继续滥用抗生素,而更新的抗生素尚未发现,人类将会回到青霉素发明之前的时代,一任细菌肆虐,那将会引起全球性的健康危机。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907 second(s), 1008 queries, Memory 4.8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