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至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摄氏度。
中医认为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精神方面,要保持神清气爽,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起居调养方面,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天气炎热,平时注意暑易伤气。如出汗太多则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等。多饮凉开水,以补汗液造成的水分丢失太过。锻炼则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饮食调养方面,夏天人们容易心火过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于削减心火。因为这段时期出汗较多,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因为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所以冷食不宜多吃,多食则伤脾胃,会引起吐泻。此时应食西瓜、绿豆汤、乌梅等解渴消暑。食疗有荷叶茯苓、凉拌莴笋等,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补虚损,益脾胃的功效。多食面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面条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大量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1、B2、B3等。
人们还要注意防心脏病。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脏是不一样的,西医认为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所用。而中医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在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保养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