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冬季养生 » 正文

冬季的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28
核心提示:冬季寒冷,尤其是北方,家家户户都采取取暖措施。如果是煤炭供暖,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较高,极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85%和人体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到各个组织器官,一旦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就会形成一氧化碳

    冬季寒冷,尤其是北方,家家户户都采取取暖措施。如果是煤炭供暖,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较高,极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85%和人体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到各个组织器官,一旦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就会形成一氧化碳合血红蛋白(COHb),这是使人体中毒的物质,主要是使组织缺氧,器官代谢紊乱,甚至坏死。

    COHb不仅不能携带氧气,而且还阻止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减少血红蛋白的携氧,还阻止细胞对氧气的利用,使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呈现缺氧状态,最容易受影响的是大脑和心脏。

    如何识别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轻重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患者的健康情况有关。

    早期的表现主要是:患者有剧烈的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患者原来有冠心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如果这个阶段发现,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可以很快恢复。

    如果继续在中毒的环境中,病情会进一步发展。除了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还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

    病情进一步加重会出现重度中毒:深昏迷、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推之不动,这一阶段常伴有脑水肿、肺水肿、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即使幸存,也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还有一种情况是迟发性脑疝。重度中毒病人抢救清醒后,经过约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迟发性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①精神意识障碍:患者呈痴呆木僵、谵妄状态;②震颤麻痹:表情淡漠、四肢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前冲步态;③肢体瘫痪、小便失禁;④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失语、失明、癫痫;⑤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感觉障碍或缺失,皮肤水肿等。昏迷时间超过48小时者,迟发性脑病发生率较高。

    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如果大家发现家人或周围的朋友有一氧化碳接触史,如在生有煤炉、煤气、密闭的房屋内用天然气热水器洗澡,浴室关闭过严。同时出现上述的早期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心悸、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等,或同室内人也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就可以肯定是一氧化碳中毒。这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数小时后即可缓解。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瞳孔和角膜反射迟钝等症状,可判定是中度一氧化碳中毒。立即打开门窗,迅速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裤带,针刺或以指掐人中刺激其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送往医院。

    倘若发现患者有呼吸停止、昏迷休克症状,应迅速将病人搬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先清除口腔、鼻腔的分泌物和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将假牙摘下。解开领扣,放松腰带,去掉枕头,让病人仰卧,进行人工呼吸。在急救的时候,让其他人拨打120,等待医护人员的救助。在救护的同时应给病人保暖,防止并发症发生。

    不管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哪个程度,急救的重点都是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缺氧状态缓解后,轻度中毒的患者很快会恢复,重度中毒者需要进一步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后,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和救治,很快会出现昏迷,危及生命。所以大家要做好预防,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1.家庭生活中煤碳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尤其在冬季阴天或雨雪天气,煤湿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因此在家中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以免发现意外。

    2.使用天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洗浴时间切勿过长。

    3.使用管道煤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中防止火焰被扑灭,致使煤气溢出。

    此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还可以及时“掐人中”,虽然刺激人中对血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如果连续刺激有时可导致呼吸活动暂停。正确的方法是应用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可用指尖掐人中或用针刺激人中,每分钟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应该指出的是,指掐人中或针刺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措施,在运用该法急救时,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并采取抢救措施。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3.641 second(s), 983 queries, Memory 3.2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