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盛行评比茶叶品质的一种竞赛方式。斗茶又称茗战,始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斗茶的产生,主要是为了适应贡茶的需要。(P183页有图)
宋代斗茶以饼茶为主,有一定评比要求。品评前先将饼茶碾末,用少量沸水调粘,再注入沸水搅匀,然后在特制的茶碗中鉴色辨味。除了评比色、香、味外,还要评比茶汤着盏的水痕,以无水痕者为绝佳。斗试时以先有水痕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在评比胜负时称作相去一水或两水。
都匀毛尖(Duyun maojian)
卷曲形炒青绿茶之一。产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曾获优胜奖。60年代都匀毛尖在传统制法的基础上,经多次改进而成,畅销日本和港澳地区。
都匀毛尖条索卷曲、茸毫显露。其制法包括杀青、揉捻、搓团提毫、低温烘焙四道工序,主要特点是鲜叶下锅后茶不离手,手不离锅,连续操作,一气呵成。其中搓团提毫是形成都匀毛尖品质的主要工序,要点是搓团次数多、用力匀、着力轻。提毫结束后,使锅温保持在40-50℃。将茶叶薄摊于锅中,3-5分钟轻轻翻动一次,至足干起锅,清风割末,包装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