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龙眼肉
别名:
桂圆、圆肉。
产地:
龙眼为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植物龙眼的果实。龙眼树高达 10 米以上。果圆球形,直径 1.5-2 厘米,外皮黄褐色,粗糙。果肉 (假种皮) 肉质、半透明,含丰富的汁液,味甜美,夏末秋初成熟。果肉内包藏一颗棕黑色种子。
龙眼主产於中国广东、福建、台湾、广西等地。广州附近之石硖更是名种。形圆如眼,又像龙目,逐称圆眼、龙眼,以桂花飘香时节当造,也称桂圆。
秋初果熟时采摘,总在荔枝尾造之时上市,有称之为「荔枝奴」;又名桂圆,是一种晶莹甜美的佳果。龙眼美味不及荔枝,但医疗用途上则胜之。《本草纲目》云: "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
龙眼肉 (龙眼乾品,又叫桂元肉):鲜龙眼用沸水浸烫数分钟,捞出摊开,晒至表面乾燥,随即晒乾或烘乾,称龙眼乾;去皮核,剥取果肉晒乾,即为龙眼肉。中药店有售,除作「清补凉」之类补品汤料之外,医家处方也常用到。
桂元膏:桂元肉、白糖各 500 克,拌匀,隔水炖至成膏状即成。
元肉补血酒:元肉、首乌、鸡血藤各 250 克,加米酒 1500 克浸十天後使用。浸泡时每天振摇 1-2 次,促使药味浸出。
乾果壳、核:收集龙眼果壳及核,洗净、晒乾备用。
又见 "草药库" 中之 "补虚药" 之 "补血药", 龙眼肉;及 "食物库" 中之 "水果" 之 龙眼。
性味、归经:
龙眼果肉:甘,温。归心、脾经。
龙眼果壳及果核:甘、涩,温。
功效:
龙眼果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补虚益智。
龙眼果壳:收敛。
龙眼果核:止血,理气,止痛。
临床应用:
1. 用於心脾虚损,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等。
龙眼肉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性质平和的滋补良药。单用龙眼肉即有效,亦常配黄芪、人叁、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
或龙眼肉、酸枣仁各 10 克,水煎,睡前饮用,每天一次。若是肝火盛,脏腑燥热引起,此方不效。
2. 用於老弱体衰、产後、大病後见气血不足者。
龙眼肉和白糖蒸熟,开水冲服,如玉灵膏 (代叁膏),可补益气血。
3. 治体弱贫血、头发早白。
龙眼肉、莲子肉各 10 克、糯米 40 J,煲粥,每日分二吹吃。
或元肉补血酒 15-30 克,每天早晚各服一次。
4. 治产後浮肿、手足软弱无力、头晕、面黄。
龙眼肉 15 克,红枣 5 个,红糖 30 克,生姜 6 克,水煎服,每天一次或每天早晚服桂元膏一汤匙。
5. 治产後虚弱、月经不调。
龙眼肉 10 克煲鸡蛋 2 只吃。
6. 久病体弱、病後消瘦、头晕目眩。
龙眼肉 15 克,瘦肉 30 克,生姜 2 片,米酒适量,炖服,每天一次或每天吃鲜果 250 克 (去皮核)。
7. 口淡厌食、胃口不佳或脾虚泄泻。
龙眼肉 15 克,白术 6 克,水煎服,每天一次;
或鲜龙眼 60 克,去皮核吃,早晚各一次。
用量、用法:
10-15 克。
大剂量 30 克。
煎汤。
使用注意:
有外感、黄痰、胃胀等,忌吃。
叁考资料:
《本经》: "主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药品化义》: "桂圆,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後,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当归,滋肝补血。"
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
龙眼肉含葡萄糖、蔗糖、哂石酸、腺嘌呤、胆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 等。
龙眼肉中糖份特高,又是容易消化的单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凡思虑过度,引起失眠多梦、健忘、心悸、心跳不正常、头晕、乏力、胃口不佳等,乃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龙眼肉皆有疗效,且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