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曾曝光了广州白云区太和镇云燕畜牧发展公司一个奶牛场的600多头奶牛中,有70%患了结核病,很多奶牛都是一边打针一边挤奶,每日仍有两吨多从病牛身上挤下的奶供应广州市场。这样的牛奶,你敢喝吗?
奶牛结核病疫情的趋势
据了解,广州市有奶牛饲养场125个(牛奶公司10个),饲养奶牛1.8万头。其中,国有大场五个;外资场一个;其余为个体户,养奶牛数占总数50%。关于广州市现有多少奶牛饲养场发现结核病疫情?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来,广州大的奶牛场较少发现此病,部分规模较小的私人奶牛场有病例发生。但今年云燕等奶牛场却被防疫机构检出有较多的阳性牛,“情况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表示,广东省在2001年以前,已将奶牛的两大传染病:结核病与布氏病清理和控制得非常干净(即基本净化)。但近三年又开始复发。
其实,这不仅是广州和广东的问题,外省也有这个问题。结核病疫情上升可以说是全球性的趋势。不久前,广东检验检疫总局也从美国进境的142头良种奶牛中,检出19例患有结核病、副结核病的阳性种牛,并进行了扑杀和销毁处理。此举打破了美国25年来没有牛结核病的说法。
隔离检疫落空管理监控困难
近年来,广州市奶牛业发展迅速,奶牛数从2000年的1.1万头,增长到2002年底的1.8万头。广州每年要从省外购买4000头~6000头奶牛,正是这批从外地进入的奶牛,给广州市奶牛业带来极大的疫情隐患。
按国家有关规定,外地的奶牛进入本地前要在当地先行进行检疫,然后到本地后,再进行45天的隔离检疫。但目前的情况是,外地的奶牛在当地的检疫不够彻底和严格,将病毒带了进来。而本地只对从外国进口的奶牛进行45天隔离检疫,对外地进来的奶牛则没有进行45天隔离检疫。据说,之所以没有隔离检疫,一是因为现在的牛群都是自发性买卖关系,在控制上有许多漏洞;二是因为本省、市缺少专用动物防疫检疫场地。
同时,眼下发展最强劲的是个体户的奶牛饲养场,这些个体户饲养场少则养3~5头奶牛,多数养50~200头,小而分散,其形式多为“公司+基地”(农户),与牛奶公司签有供奶合同。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农村问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肯定该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生产起到强大带动作用的同时,对如何监管农业的生产过程提出了疑虑。认为该模式监管成本非常高,政府无法对分散的农户或基地进行监管。
利益驱动想方设法瞒报
疫情还有另一个问题值得重视,这就是利益的驱动和法律意识的淡薄,使个别个体户甚至单位的奶牛饲养场,发现奶牛感染结核病后不愿报告。
如今奶牛场买一头不太好的牛要1万~1.3万元,买一头从外国进口的好牛要2.3~2.5万元,自产的小牛从小养到大,成本也超过1万元。结核病是慢性病,病情发展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如病牛症状不严重,还可产奶,一些奶牛场就舍不得杀掉,而会像云燕场一样,想方设法瞒报疫情,并在防疫部门人员前来检疫时做手脚干扰。防疫部门的人员说,有的个体户即使只被扑杀一两头病牛,也喊打喊杀。瞒报的结果是造成疫情迅速蔓延。
按照现今牛奶公司乳品厂对鲜奶的收购标准,只要这些奶牛场在一年一度的防疫部门前来检疫时做手脚,骗得一纸《动物防疫合格证》,就可在这一年中把病奶顺顺当当卖给牛奶公司的乳品厂。而乳品厂每天对收购奶的例行检查中,并没有结核病一项,结核奶就这样流向市场。
加大补贴投入坚决打击瞒报
那么,怎样才能遏制结核病疫情上升的势头,让老百姓喝上放心奶呢?
相关专家表示,首先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大“补贴”的投入。
按国际惯例,农户的禽畜因疫情被扑杀,政府应给于补贴。奶牛场扑杀病牛后只要得到合理的补偿,就不会出现瞒报情况。据介绍,广州市政府现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今年专门拨款60万元,规定如发现结核与布氏两种病牛,作出扑杀处理后,将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问题是,这笔钱太少了,如果每头补3000~5000元左右,只能补贴100~200头牛,显然是杯水车薪。在这一点上,有3000头奶牛的花都区做得较好,他们下发了一个通知:明年起个体养奶牛户检出两种病后一律作无害化处理,政府统一补钱。
同时,广州没有专用动物防疫检疫场地,要切实落实国家有关外地牛到本地后进行45天隔离检疫的规定,解决场地已成当务之急。
有专家还指出,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农业执法部门尤其是县、乡一级的农业机构,面临着资金投入、人员投入、经费筹集都很少的困境,而按照分级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基层机构直接处于农产品质量监管第一线,他们面临的困境大大制约了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控力度。
其次,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瞒报疫情的单位个人要严罚不贷。
专家们指出,现在虽然国家有《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制定了《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但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如果市防疫所依然如故,检疫前提前通知奶牛场,打检疫针后等结果的72小时无人在现场监控,就无法杜绝作弊现象。同时,对瞒报疫情的单位个人要加重处罚,才能起杀一儆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