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物性的有毒成分概述
动物性有毒成分,大多为鱼类和贝类毒性物质。这些水产物的毒素,有些是其本身应该具有的,有些则是机体死亡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还有一些则是食物链效应产生的除很特殊的动物毒素外(如蛇毒),大多数动物毒性物质还研究得很不够。因此,对动物性有毒成分的介绍,将只限于对个别情况的叙述。作为一种建议、对动物性有毒成分,采取大众化的态度是可取的。这就是,如果不知道怎样处理和烹调,就不要去尝试。“拼死吃河豚”的做法,已经使许多勇于冒险者丧命黄泉,落为后人借鉴的对象。
二、无鳞鱼毒素
无鳞鱼是指一些海产鱼以及龟、鳖、鳝等鱼类。曾有报道指出食此类鱼后可以发生中毒。但是,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大多数人相信,食无鳞鱼,在鲜活状态下开始处理和烹调,是不会中毒的;但是,在这类鱼死亡以后比较长的时间,才开始烹调食用,则可能发生中毒现象。具体的中毒原因,尚没有最后定论。据认为,无鳞鱼体内组氨酸成分的含量很高,机体在鱼死亡后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产生比较多的毒性比较强的有机胺物质,从而使食用者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等症状。有时候,因贮藏不当,鱼发生非细菌性腐烂也可以产生有毒成分。这种成分既不能被盐腌所破坏,也不能被烹煮而分解。已知这种毒素可以使人的脑中枢发生中毒症状,但是,尚不能肯定这一成分的化学存在。这种有毒成分,有人称作为Saurine。
三、河豚鱼毒素
河豚鱼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卵巢、肝脏、肠、皮肤、血液、眼球及卵中,是河豚鱼的主要有毒成分。河豚鱼毒素毒性很强,也是最为有名的毒性物质之一。河豚毒素为无色结晶,稍溶于水。在通常条件下,非常耐热,一般烹调和杀菌温度都不能使其完全失活。但是,当在碱性或强酸环境时,河豚毒素则不很稳定。河豚毒素发生作用的时间很快,往往在食用或误食之后,马上就可以出现毒性反映,主要使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发生麻痹,最后可以导致呼吸中枢和血管神经中枢麻痹,并且特别容易造成死亡(据认为这与河豚鱼味道特别好,中毒者往往食用许多有极大的关系)。现在,人们已发现的带有河豚鱼毒素的动物还有虾虎鱼、蝾螈、斑足蟾、蓝环章、东风螺、法螺、蛙贝、槭海星、爱洁蟹等。
四、海产藻类和贝类毒素
一些结构十分特殊,毒性也异常大的动物性有毒成分,是海洋生物毒素。尽管对海洋毒素的许多方面尚还不清楚,但是,20多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一些复杂结构的海洋毒素,例如岩沙海葵毒素,已经被人们分析鉴定出来。蓝藻门和甲藻门中的许多新毒素也成功地分离出来。对于大多数的海洋毒素中毒途径,也已经表达清楚,这就是由微型藻类毒素到鱼、贝类染毒到人、畜食物中毒。有名的的西加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下痢性贝类中毒和神经性贝类中毒等均是遵循这一途径的。
1、石房蛤毒素
石房蛤毒素简写为STX。主要存在于双壳类、膝沟藻和蓝藻类,是经由贝类食物携带的有名的毒性成分,主要由于摄食贝类食物而引起中毒。STX是一种麻痹性贝类物质毒素,是低分子量毒素中毒性很大的一种,人们估计的致死剂量为1~4mg。在贻贝、扇贝等多种软体动物中,引起麻痹性贝类中毒的毒素还有10种已被鉴定出来,它们多类似于STX。STX中毒的多数表现症状为,口唇、舌、指尖麻木,而后涉延至大腿、双臂和颈项,最后发展到全身,严重者可在2~12h发生死亡。贝类中毒的发作时间很快,大多在食用后几分钟开始。
2、西加中毒
西加中毒是最常见的海洋食用鱼类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目前已将其列为公害问题。西加中毒范围很大,现在已查出约有400~500例,鱼类可以引起西加中毒。它是一种新属新种的甲藻,称为剧毒岗比甲藻。它含有西加毒素(简写CTX)、刺尾鱼毒素、鹦嘴鱼毒素和西加毒肽等有毒成分,其中以CTX为最重要。所有这些成分都具有极高的雄性。CTX对人的中毒剂量(口服)估计为0.1~0.3μg。西加中毒的表现症状比较特殊,既有神经方面的症状也有消化道方面的症状。一般有感觉异常、温感颠倒、头晕、目眩、运动失调、关节疼痛、搔痒、腹泻、腹痛、血压下降等。但是,很少有死亡的报道。西加中毒后,身体复原十分缓慢。
3、下痢性贝类中毒
下痢性贝类中毒,主要是由于人们食用了染毒的贝类引起的。下痢性贝类中毒毒素的来源是两种鳍藻和利马原甲藻,它们含有鳍藻毒素和扇贝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为下泻、呕吐和腹痛。
4、岩沙海葵称素和短裸甲藻毒素
岩沙海葵毒素主要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岩沙海葵,是目前已知的最毒非蛋白毒素,具有很强的心脏毒性和细胞毒性。急性中毒可引起冠状动脉强列收缩,迅速导致动物死亡。短裸甲藻毒素是一种神经性贝类有毒成分,对人也具有比较强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