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是指在烹饪过程中,加入后能起到调节食品的色、香、味作用的物品。它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天然调味品、粉末状调味品、油状调味品、酿造调味品等四大类。天然调味品主要是指经人工培育的,带有辛辣味的果实或蔬菜。常见的有:大蒜、大葱、生姜、辣椒、花椒、胡椒、八角、小茴香、孜然、香菜等。
一、盐
1、食盐的卫生学检验指标
(1)良好的食盐为干燥白色的结晶,无臭味,有纯咸味。
(2)食盐中水分和水不溶物应在规定的界限效以内。
(3)食盐中应含有一定的碘、钙、镁及硫酸盐等不纯物含量不可多。
(4)食盐中不得检出有害重金属。
2、食用粗盐更有益于健康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帮助人体起到渗透作用,如食物经过消化变为可溶体后,必须有足够的浓度,才能经过各种细胞膜渗透到血液中,而将其中的养分送往人体各部组织,所以,氯化钠的作用很多。粗盐含氯化钠85%~90%,精盐为90%以上。粗盐虽比精盐含氯化钠少一些,但它还含有钙、铁、钾、碘、镁的微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是人体必需的物质。日常饮食中使用粗盐,比专吃精盐对身体健康是更有好处的。
3、食用农盐的害处
食盐是经过国家检查验收的,符合食用标准,而农盐因为是作肥料,杂质和污秽较多,故不符合食用。据有关资料接受:食盐含有效成分氧化钠90%以上,而农盐中氯化钠含量只有60%以下,且含有很多杂质,人们吃了这种盐会伤害身体健康。
二、醋
1、食醋的卫生问题
食醋含有3%~5%的醋酸,有芳香气味。食醋中不许含有游离矿酸(无机酸)。食醋不应与金属容器接触。食醋中含铅量不得超过1毫克/升,砷含量不得超过0.5毫克/升,黄曲霉含量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人工合成醋是用食用冰醋酸稀释制成。但冰醋酸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故规定这种醋中醋酸含量为3%~4%。其他卫生要求与上述食醋相同。制造食醋时,应遵守卫生制度。所有用具应在使用前刷洗干净,保持清洁防止生霉和生长醋鳗或醋虱。在正发酵或已发酵的醋中,如已发现醋鳗或醋虱,可将醋加热至72℃并维持数分钟,然后过滤,即可去除。
2、对食醋的卫生学评价
(1)由醋鳗而混浊及生霉的醋均属不良,不宜食用。
(2)食醋中不可含有辛味物及游离矿酸。
(3)醋中不得加入除焦糖以外的任何色素。
(4)醋中不得检出有害防腐剂,如必须加入苯甲酸或其钠盐时,其量应不超过0.1%。
(5)醋中重金属含量必须在标准规定的界限数以内。
具有正常酿造食醋的色泽、气味和滋味、不涩、无其他不良气味和异味,不混浊,无悬浮物后及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
3、食醋在烹调中的作用
质量好的醋,酸而味甜,带有香味,既是调味佳品,又是良好的酸性健胃剂,有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要是烧菜时加些醋,可以促进钙、磷、铁等成分的溶解,容易被人们吸收利用。例如:烧鱼时加点醋可解除腥味,能使鱼骨中的钙、立溶解出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烧牛、羊肉等食物时加点醋,肉就容易烂。炖肉或排骨时放点醋,可使肉骨易炖易熟。煮甜粥时加点醋,会使甜粥更甜。对易于变质发馊的荤食品,如在烹调时加点醋,就比较容易保存。
三、酱油
1、酱油的卫生学评价
(1)酱油应该有习惯上认为良质的正常外观、色泽、气味和滋味。
(2)酱油不应该有微生物生活结果所引起的败坏征象。
(3)制造化学酱油中被水解的含蛋白质原料应为在经验上、实践上认为可食用的无毒物质,并应保证新鲜,不发霉或腐败变质。
(4)酱油的密度、盐分、总固体、总氮及氨基酸态氮量应不低于标准中规定。
(5)酱油中酸度、胺盐及重金属含量应在标准所规定的界限数以内。
(6)酱油中不得使用有害防腐剂,如加入苯甲酸或其钠盐时,其量应不超过0.1%。
(7)有大肠杆菌检出的酱油,如感官性状无改变,应经煮沸后在作调味用。
2、酱的卫生
酱经加热食用或作为烹调的佐料,有时不经加热直接食用。因此要求酱中不得带有肠道治病菌。为防止酱被污染,对发酵及其容器须进行严格的洗刷和消毒。专用的缸、桶、罐等容器、发酵簸和盘等均应及时洗刷。晒酱胚的场所和酱缸周围,应采取有效的灭蛹措施,如换土、盖土,加石灰或六六六等。生产车间必须备有防尘、防蝇、防鼠设备。酱的总酸含量以乳酸计不得超过2%,黄酱的食盐含量不得低于12%。酱中的铅、砷、黄曲酶霉素含量要求和酱油相同。
3、选购优质酱油
具有正常酿造酱油的色泽、气味和滋味,无不良气味,不得有酸、苦、涩等异味和霉味,不混浊、无沉淀、无霉花浮膜。一般优质酱油的颜色应是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不发乌,体态澄清,无沉淀物和霉花浮膜,闻之有酱香和酯香气,无其他不良气味,尝时应甜咸适口,味鲜醇厚、柔和,不得有苦、酸、涩等异味。反之则是劣质酱油。鉴别酱油质量的优劣,以看酱油色浓不浓为标准是不准确的。因为酱色浓不浓是加糖色多少而定的。糖色加多了,对人体健康没有多大好处。
4、防止酱油生霉花
酱油生霉花主要是酱油本身的营养丰富,容易滋长微生物。当室温超过了15℃,哪些不怕咸的“产膜性酵母菌”落到酱油内,很快就会发芽生长,在酱油表明形成一层白膜。用下列方法防止:
(1)容器消毒:用来盛装酱油的容器,必须用开水烫洗干净。较大的容器在里面点燃硫磺烟熏,密闭熏一天即可。
(2)加防腐剂:用于酱油的防腐剂有:四氯对醌,水杨酰基,邻甲苯胺、苯甲酸钠等。用前三种防腐剂的数量:每200斤酱油只用1克就可收效。用苯甲酸钠,在每100斤中加25~50克。
(3)添加食盐:市场上出售的普通酱油,含盐量约为8%~20%。在热天可适当加盐,以增加防腐能力。当酱油中含盐量为24%时,可以达到长时间不生霉花。
(4)每天早晨用木棍在酱油缸里搅动一次,也具有防止霉花产生的作用。
(5)库房温度要尽量控制得低些,并在早晚时进行通风。
(6)家庭存放酱油,瓶子必须先经沸水烫过再使用,并在酱油瓶子里加少许芝麻油或烧熟的花生油,让油面连成一片,使酱油与空气隔离,并且存放在阴凉处,可以防止生霉花。
(7)在酱油里放上生姜、葱、蒜、花椒、辣椒或桂皮,同时放几种或放一种上述物质,都可以起到防止生霉的作用。所放数量,如果生姜等是新鲜,加5%左右;要是干料,加1%左右。一般一斤酱油放半两葱或蒜的细块就行了。这些东西本身既是蔬菜又是调味料,所以用量不受严格限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来选择品种和增减用量。上述物质放进酱油瓶里以后,瓶盖要盖严,以防生姜等物质中的植物杀菌素的挥发。
(8)酱油生了霉花,可用干净的纱布来过滤,然后放入锅内加热至80℃,维持20~30分钟后,经冷却在倒入瓶中。
四、味精
1、味精的卫生
味精也称味素是商品名,它的学名叫谷氨酸钠或麸氨酸钠。因为它具有强烈的鲜味(稀释300倍仍有鲜味)所以称为味精。适量吃味精对人体健康有益。人体大脑细胞消耗的氨基酸中以谷氨酸为最多。严禁向味精中搀杂乙酸钠或磷酸钠等物质,每人每公斤体重限在0~120毫克为宜。1岁以下婴儿禁用。卫生标准如下:
感官指标:具有正常味精色泽滋味,不得有异味及夹杂物。
理化指标:麸酸钠应符合规定要求,锌不得超过5.0毫克/公斤、铅指标同酱油。
2、味精的卫生学评价
(1)味精须洁白,质地均匀,无杂质。
(2)味精中水分及氯化钠含量应在标准所规定的界限数以内。
(3)味精中麸酸钠含量不低于标准中规定。
(4)味精中除氯化钠以外不得掺入其他任何物质。
(5)味精中不得检出重金属。
(6)味精不应有微生物引起的败坏现象。
五、糖
1、食糖分类
按颜色可分为白糖、红糖和黄砂糖。它们在外观上的明显区别是颜色不同。食糖颜色的深浅反映了制糖过程中除杂脱色程度和产品质量的高低。
按经营习惯可分为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方糖、冰糖及进口原糖等。各种糖的特点如下:
(1)白砂糖:色泽洁白发亮,颗粒大如砂粒、晶粒均匀整齐、糖质坚硬、松散干燥、滋味纯正、无杂味,杂质、还原糖含量极少,是食糖中含蔗糖最多、纯度最高的品种,也是较易贮存的一种食糖。按其结晶粒的大小,还可以分为粗砂、中砂、细砂三种。其质量按国家标准又分为优级、一级和二级。近年来由原糖再加工的精制白砂糖,色泽更加白净,灭菌程度高,包装严密,适宜直接食用。
(2)绵白糖:简称绵糖。色泽雪白、颗粒细小、质地绵软、潮润,入口或入水溶化快,溶解于清洁的水中成清晰透明的糖水溶液,不带杂质,在食用上比较方便,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糖和调味料。但经营过程中,不易保管。
(3)赤砂糖,也称红糖。这是机制糖生产中的三号糖。由于不经过洗蜜,表面附着糖蜜较多,不仅还原糖含量高,而且非糖的成分如色表、胶质等含量也较高。所以赤砂糖的色泽较深暗,并深浅不一,有红褐、黄褐、青褐、赤红等,晶粒较大,食用时有糖蜜味,有时还有焦苦味,水分、杂质和还原糖含量较多。旱季易结块,雨季易溶化、流卤,不易保管。
(4)红糖:是用手工制成的一种土糖。一种呈粉末状称红糖粉,肉眼看不到它的蔗糖晶粒,颜色有金黄、淡黄、枣红、赤红等。口味纯正,具有甘蔗的清香味,以颜色金黄、色泽鲜明呈粉末状,干燥松散,很少有结团现象的质量为高。甜度与赤砂糖大体相仿,其质量并不低于赤砂糖。因水分、杂质和还原糖含量较多,加上色泽深,晶粒又细,易吸潮溶化,故不宜长期储存。
(5)方糖: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经过磨细、潮湿、压制、干燥而成的砂糖再制品。形状呈正方形的六面体,它表面平正,没有裂纹缺边断角,没有突起砂粒,颜色洁白、美观,富有光泽、品质纯净,溶解速度快,糖液清晰透明无杂质,口味清甜无异味。主要用于饮料方面,如饮用牛奶、咖啡、红茶时加入适量方糖,取用方便,便于携带。
(6)冰糖:是白砂糖的再制品。以白砂糖为原料,经过加水溶解、除杂、清汁、蒸发浓缩慢冷却结晶而成。因晶形如冰,故称冰糖。它的色泽有白色,微黄、微红或深红之分,有透明的,也有半透明的。质量以纯净透明者为佳。冰糖少杂质,味清甜,除供应食品、医药工业需要外,一般消费者在冬令期间还作滋补性食品。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单晶体冰糖,它是以冰糖的碎块作为原料,经过滤、除杂,在真空结晶缸中单晶体冰糖,或简称“机制冰糖”。这种冰糖块形完整,个粒均匀,结晶组织严密,不易破碎,杂质极少,甜味纯正,外表美观,便于保管。
(7)进口原糖:也叫粗糖。是国外生产的未经洗蜜的一种半成品糖。可用于工业和复制业。如供民用,可加工成精制白砂糖或改绵糖。目前,我国进口的原糖,主要来自古巴、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白砂糖,目前主要是西欧几个国家生产的甜菜糖,晶粒较粗,颜色较白。
(8)果葡糖浆:又称异构糖。这种糖是由淀粉通过微生物酶的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再由葡萄糖异构酶转化成葡萄糖与果糖的混合体。它的甜度介于蔗糖(砂糖)与果糖之间。相对甜度,以砂糖为 100,果糖则为150,而异构糖为90~120。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也称三代)果糖含量不同的果葡糖浆,第一代含果糖42%:第二代含果糖55%,第三代含果糖90%以上,为高果糖浆。第三代果葡糖浆其糖度和砂糖相当,已较常用。果葡糖浆对酸稳定,几乎不发生酸水解。这一特性对果酱、果汁、糖果、蜜饯等含酸类食品生产,具有稳定和易于控制作用。但它对热的稳定性不如蔗糖。加热到140℃时即开始变色,而蔗糖液在170℃以内基本上不变色。果葡糖浆在贮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色泽也会变深,使用时应注意这类问题。
2、检验糖果的化学指标
(1)含水量: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不同季节、不同产品、制定合理的含水量标准。以同一班次生产的同品种、同规格的产品为一批进行检验,测定水分用真空干燥法。
(2)总还原糖:根据标准以同一班次生产的同品种、同规格的产品为一批进行检验,总还原糖的测定用直接滴定法。
上述含水量及总还原糖的检查测定,一般情况下由生产工厂的检验部门在产品出厂前,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合格产品才允许出厂。
3、贮存糖果时应注意的卫生问题
(1)库房卫生:存放糖果的库房,应干燥、清洁、凉爽,地势较高,墙壁和库顶严密,空气不易流入。库内应铺设垫板,有防风雨和阳光照射的设备。不能与有异味或含水量高及吸湿性较强的商品堆放在一起。
(2)检验工作:每批糖果入库前,必须检查糖果有无变质,包装是否严密、潮湿,如果有问题不得入库。此外对库内的糖果也要定时检查。
(3)堆码工作:由于糖果的形状、大小不一样,因而堆码方法也应多种多样。根据季节变化、品种特征、包装规格和坚固程度,采取不同的堆码方法。存放时,堆垛与墙壁之间应留有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应留有走道,高度不宜过高,以利于通风、操作、检查和盘点。
(4)温湿度:根据库外温度的变化,做好库内的温湿度调节。如连阴雨天或黄梅季节,应使用氯化钙吸潮,如果库内过于干燥,不利于糖果的保管,为此,可在库内地面洒水,以增加湿度。早晚外界空气温度,库内要进行通风换气。库内温度,硬糖应在20℃左右,软糖及巧克力糖应在18℃左右。
(5)先进先出:糖果的储存有一定的期限,所以对库内糖果的出厂、入库日期应有记录,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严格掌握先进先出,不易保管的先出的原则。
4、体内糖分过多对人体有害
用蔗糖补充人体热量,比淀粉糖原容易消化吸收,因为蔗糖是由一个分子果糖和一个分子葡萄糖组成,不像淀粉要先转化为糊精,再由糊精转化为葡萄糖那样复杂的过程。所以,人们在劳动之余,喝上一杯含糖的饮料,往往会感到疲劳消除。但糖吃得过多,反而会导致人体机能的障碍。它不仅会使血液里的中性脂肪增加,而且也会使人体内的胰岛素增加,从而将机体内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同时中性脂肪的增加又会引起血管硬化。糖是酸性物质,会损害牙齿,而且它的与碱性物质钙结合后会中和。因此儿童、婴儿多吃糖不仅容易得龋齿病,而且会大量地消耗其体内的钙和维生素B1,影响生长发育。所以不论大人或小孩,都不宜过多吃糖。
5、红糖比白糖有营养
这是因为白糖的主要成分是总糖分,其含量在99.8%以上,俗语说:“水至清则无鱼”。总糖分的纯度高了,其他营养成分就少了。红糖尽管总糖分没有白糖多,比不上白糖甜,且还夹有一些杂质,但其营养成分却比白糖多得多。据有关资料统计,1千克红糖含钙900毫克,含铁40毫克,含人体需要的锰、锌等微量元素比白糖多,特别是铬的含量为白糖的6倍,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烟酸(又称“糙皮病维生素”)等。所以,中医主张产妇吃红糖是有科学道理。
6、白糖变成焦糖的原因
白砂糖超过170℃即熔化,超过190℃即变成焦糖。因为白砂糖在受热时羟基与氧原子结合变成水,水被蒸发后,剩下的则是黑色的碳。食品添加剂中的酱色或糖色就是这样制成的。由于白砂糖加热过度会变成焦糖,因此,日常生活中在烹调莱肴需用糖作调料时,应在菜肴成熟即将出锅时加入为宜。
7、食糖受潮后的本质变化
食糖受潮溶化,除食糖本身具有强烈吸湿性以外,同自然界温度变化影响有直接关系。低温条件下保管食糖,对于食糖本身的品质没有不利影响,但当冷的食糖遇到热的空气时,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集在食糖的表面,使表面层的食糖发生返潮溶化。这种现象还常常是由于仓库中温度发生显著变化。水汽进入糖粒间的空隙,不仅影响表面层糖的返潮,还会造成内部的食糖发生返潮。对已经返潮溶化的食糖,不能放在阳光下晒或土炕上烤,越晒烤返潮溶化越严重。对轻微返潮溶化的糖包,应采取储灰法进行吸湿救治,将石灰装入小布袋内平铺或覆盖于糖包溶化部位,很快就会吸湿变干,对严重溶化流浆的糖包,需进行脱包去除流浆的糖另换新包,以防潮迹蔓延发展,并将糖包单独存放,尽先出售或用于复制生产。
8、食用糖精时应注意问题
(1)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一点五(按成品计算),如果用量太多,不但不甜,反而发苦,且对人体有影响。
(2)糖精遇酸、碱或长时间加热,即被分解,甜度降低,只留下苦涩味。因此使用时,应待食品煮熟后再加入糖精。
(3)消化力弱的病人、老年人,最好少吃糖精,不要经常以糖精代糖,婴儿不宜食糖精。
糖精片是用25%糖精、75%砂糖粉压片而成。上海天山食品厂生产的糖精片,零售每小袋50片(7.7克),每片甜度相当于砂糖20克。饮料或糖食制品2.5公斤,用量以8片为宜。糖精片使用比糖精方便。
9、通过感官来判定糖果的质量
(1)色泽:鲜明均匀,要符合该品种应具有的色泽,水果味的糖果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合成色素。
(2)香气:香气纯净准确,应符合该品种应有的天然香气的要求。
(3)口味:口味和顺,适中,要符合该口味应具有的滋味和风味,不得有其他异味。
(4)形态:块形均匀,边缘整齐,无大气泡、裂纹,无凹凸不平,无严重歪斜。
(5)包装:图案清晰端正,包得严密、挺直、无破裂松散。盒装外包装应整齐,注明品种、数量、生产日期,包装完整不破裂。
(6)杂质:无肉眼可见之机械杂物和油污。
(7)果粒:根据质量标准规定的规格,误差不超过规定颗粒数。 50粒以下误差±1粒,500~100粒误差±2粒,100粒误差±3粒。
(8)组织结构: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要求。
硬糖:光亮,坚硬,有脆性,要符合该品种应具有的透明玻璃状的无定形固体,不粘牙、不粘纸。
乳脂糖:表面光滑、油润。胶质乳脂糖口感细腻,有轻微弹性。砂质乳脂糖口嚼时,带有砂性,组织松软,不粘纸。
软糖:透明或半透明,柔软而有弹性,不粘牙,不粘纸。
蛋白糖、奶糖:表面光滑,口感细腻,软硬适中,组织疏松而有弹性,不粘牙、不粘纸。
夹心糖:夹心鲜明,酥心夹心糖皮薄,酥松光亮细腻,不粘牙,不粘纸。
其他各类糖按其特性参照上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