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钙不用补,多吃高钙(钙食品)食物
食物中的钙不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含量少,即使是高钙食物也达不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供给量标准。据营养学家测算,一斤(500g)骨头汤仅含钙3.1mg,因此补钙是必要的。
误区二:补钙无需加VD
钙必须经过VD(主要是VD3)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没有VD,人体对钙的吸收率不到10%.因此,科学配比VD,钙的吸收更充分。
误区三:95% > 40%的吸收率
国内外营养学界权威机构的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对钙盐的吸收率其实相差无几,一般在31% - 40%之间,其中以碳酸钙为最高。当然,在理想的特定条件下,钙盐在动物实验中的吸收率都可以达到95%.
误区四:分子吸收 = 高吸收
在体内起作用的并非钙分子,而是钙离子,钙盐无论是否溶于水,也无论是何剂型(口服液、颗粒或咀嚼片),均需通过胃酸发生解离,在肠道内以离子形式吸收。颗粒越细,越容易解离为离子形态,吸收率越高。因此,经过超微处理的生物碳酸钙,补钙会更高效。
误区五:补钙不计成本
补钙是长期行为,需要持之以恒,因而在选择上应注意价效比,即每100mg元素钙的价格。当然,选择经济实惠的补钙产品,达到更佳的补钙效果也是您的心愿。
误区六:钙化合物含量 = 钙元素含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补钙产品以钙化合物含量标定其含钙量,实际上是误导消费者。真正的含钙量应是钙化合物的含量乘以其含钙百分比,比如某补钙产品含葡萄糖酸钙100mg,则实际含钙量应为100mg×9%=9mg(葡萄(葡萄食品)糖酸钙含钙量为9%),而非其标明的100mg.
误区七:孩子长不高,单纯补钙就可以了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生长发育的实质是细胞快速分裂、生长和再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含锌酶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此外锌还广泛参与核酸、蛋白质(蛋白质食品)、人体内生长激素的合成与代谢,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是身体发育的动力所在。如果缺锌,骨骼细胞的分裂、生长就会变慢,对钙营养的吸收受阻,也就不容易长高。比如缺锌侏儒症患者有的不缺钙,但锌含量明显不足。所以,补钙之前要补锌。
先给孩子补锌,能使人体细胞包括骨骼细胞的分裂、生长加快,此时再及时给孩子补钙,就能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且有利于钙在骨骼上的沉积,达到事半功倍的补钙目的。因此,要想孩子长得高,一定要先补锌、再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