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管理 » 质量管理综合 » 正文

预防和预防措施的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1  来源:鸿博咨询
核心提示:当我们做产品实现策划和产品和过程设计的时候,先要做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利用个人和集体以往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去发现潜在的,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分析这些潜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控制的手段、方法。有人叫“措施”。

当我们做产品实现策划和产品和过程设计的时候,先要做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利用个人和集体以往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去发现潜在的,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分析这些潜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控制的手段、方法。有人叫“措施”。不让这些原因发生,或者发生了及时发现,不让它起不良作用。或所起是作用被控制在容许范围内。我把这种手段、方法、“措施”叫“预防”。不叫“预防措施”。因为,这里的措施是我策划P阶段和设计的时候预先埋伏的“计”谋。“设计”就是“设”置这样的“计”谋。

       策划好预防后,在实际执行(D阶段)要监视和测量策划确定的这些预防实际执行情况,看看是否按照策划要求在那里执行。这是C阶段。这阶段:

       1)不仅仅要监视和测量策划阶段确定的各项要求是否达到,策划确定的过程是否有效在执行,必要时候,

       2)同时还要监视或测量策划确定的各种预防执行情况如何,分析过程的发展趋势如何,要分析预防的发展趋势如何。如果发现,原来策划和设计时候确定的预防存在考虑不周到,或者策划时候的客观情况和现在的情况有变化,这时候,问题虽然没有发生。但是,问题的原因已经发生;或者还没有发生,但是,已经值得注意了。通过分析认定,原来的“预防”已经不充分了。这时候,必须对原来FMEA确定的“预防”提出改进措施。也就是要修改FMEA(该文件是动态的文件)。这时候,PDCA循环进入到A阶段。也就是采取措施的阶段。这时候的措施我把它叫“预防措施”了。

       按照检验把关思路抓质量的人,他们不做FMEA。或者很不充分。很少有预防。往往是干字当头。干了再说。发现问题再改进。这种做法,对于过去没有经验,又无法利用别人经验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就是通常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对于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就不同了。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做好预防呢!

      当然,以上这种预防,主要针对出问题的概率高,出问题以后,后果严重的地方。不这样抓,后果不堪设想。对于出了问题,不会引起严重后果的领域来说。同样应当采用这样的思路。很多人不会注意这样抓质量的。因为,他们认为,出了问题再改正也可以的。他们认为,如果用预防,会增加成本。实际上。体系设计好,过程设计好,产品设计好,预防抓得好,能按照这样思路来抓,经济效益和效率就一定能提高。能耗一定能下降。
 

编辑:foodqa

 
分享:

食品伙伴网质量服务部为您提供专业的SC咨询指导、企业标准备案、供应商审核、FDA注册咨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机食品认证等服务。
联系电话:0531-82360063
电话/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联盟

食品质量管理
关键词: 预防 预防措施 区别
[ 网刊订阅 ]  [ 质量管理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质量管理
点击排行
收缩

在线咨询

  • 0531-82360063
  • 邮箱
  • 联系人
  • 联系人

     
     
    Processed in 0.882 second(s), 629 queries, Memory 3.3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