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管理 » 质量管理综合 » 正文

标准和标准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5  来源: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核心提示:标准和标准化的知识分享。

  一、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标准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标准化以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确立条款并共同遵循,来实现最佳效益。

  从定义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果。标准具有民主性,是各利益相关方协商一致的结果,反映的是共同意愿,而不是个别利益;标准具有权威性,标准要按照规定程序制定,必须由能够代表各方利益,并为社会所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发布;标准具有系统性,需要协调处理标准化对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使系统性能和秩序达到最佳;标准具有科学性,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其产生的基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中国标准化的历史渊源

  我国古人很早就有标准化的理念。儒家倡导礼乐文化,《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强调的就是天地万物的秩序,反映的是标准化的意识。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是古代标准化的经典表述,并将标准化理念延伸到了社会人伦领域。《史记》记载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晋《三国名臣序赞》中的“器范自然,标准无假”和《丞相王导碑》中的“信人伦之水镜,道德之标准也”,都体现了标准规范一致的属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并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是历史上以标准化手段治理国家的范例。

  标准化在我国历史上广泛运用于生产和技术领域。秦简《工律》中要求“为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广狭亦必等”。《考工记》记载了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广义讲就是一部标准文本集。宋代《营造法式》详细规范了建筑技术要求,在保障建筑物质量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代产生的雕版印刷术、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乃至于产生并繁盛于唐代的格律诗都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晶。明代《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经验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整理汇编的《本草纲目》是关于药物分类法、药物特性、制备方法和方剂的标准化文献。《清代匠作则例》是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编。古籍文献中经常使用的“法式”“程式”“则例”“准程”等,讲的就是“标准”。中国依规矩、守秩序的标准化理念,随着汉唐文化的传播影响深远,一些亚洲国家至今仍然称标准为“规格”。

编辑: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网质量服务部为您提供专业的SC咨询指导、企业标准备案、供应商审核、FDA注册咨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机食品认证等服务。
联系电话:0531-82360063
电话/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联盟

食品质量管理
关键词: 标准化 标准
[ 网刊订阅 ]  [ 质量管理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质量管理
点击排行
收缩

在线咨询

  • 0531-82360063
  • 邮箱
  • 联系人
  • 联系人

     
     
    Processed in 0.685 second(s), 593 queries, Memory 3.9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