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去审核供应商?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采购原辅料的食品安全风险,最终降低采购成本,因为不同食品分类的供应商所具有的食品安全风险不同,所以,针对不同风险的供应商审核工作的侧重点会有不同。
我们去审核乳制品生产企业,然后再去审核真实质量水平相当的粮食加工品生产企业,会发现两个供应商审核结果差别很大,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采用了统一的审核评判维度去审核不同产品类型的供应商,得到的审核结果往往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并且不同类型供应商审核评价结果之间也无法进行比较。要实现不同食品分类供应商的有效审核,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分级
食品企业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经营的食品类别、经营规模、供应的消费群体等因素。
如果一种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对环境卫生要求及过程控制要求不高,原料可控,那么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就较小;
如果加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微生物控制的要求严格,产品适用于特殊人群,那么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就较大。
根据这种方法,可以把生产许可中的32大类的食品企业进行供应商风险等级划分,并进一步细化到小类别。比如,对小麦、面粉等粮食加工品,酱油、味精等调味料,方便食品等类型的生产企业,可以划为低风险企业;饮料、糕点、豆制品等类型的生产企业可以划为中等风险企业;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类型的生产企业可以划为高风险企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食品企业进行风险分级监督管理。虽然我们对供应商审核不属于监管工作,但进行供应商审核时也可以借鉴其思路和方法,对不同风险的食品供应商制定不同的审核评判维度和审核周期。
二、制定差异化的供应商审核维度
供应商审核评判维度具体体现在审核表、审核条款、打分表中:
首先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和保证能力是基础,如:供应商资质证件的合规性,产品配方的合规性,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产品追溯、召回和防护程序的运行。
再者现场过程管理必须符合GB 14881的要求,如:场地维护和保养、设备设施的管理、清洁和消毒、员工个人卫生、虫害控制、产品标识溯源、实验室管理、产品放行等,以上的审核内容是通用与基础的条款,是法律法规和标准所要求的,必须严格审核。
然后,对不同食品分类的供应商进行一些差异化评价,根据关键生产环节的不同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审核条款,如:乳及乳制品的生产,对空气的洁净度要求较高,洁净区空气应进行杀菌消毒或净化处理,并保持正压,而有些其他类型的食品生产时空气就不需要进行过滤;有些食品类型生产工序是需要灭菌的,而像一些速冻生制品是没有灭菌工序的;有些食品类型控制异物是需要过金属探测器,但有些食品类型无法进行金探检测,需要通过其他控制手段进行异物管控。所以要根据不同食品类型的工艺特点和要求制定专门的审核细则。
当然最后也可以加上企业对供应商的特殊要求,如:要求供应商通过GFSI认可的任一认证(HACCP、FSSC22000、BRC、IFS等),并且对体系或产品认证的运行和落地程度进行审核,还有可以加上一些社会责任、员工福利及生活、消防安全等审核要求。
不同风险的供应商应制定不同的审核周期,这样就可以使供应商审核工作主次分明,把主要精力放在支出费用大、风险高的供应商。
对于高风险的主要原辅料供应商,建议一般按照每季度或半年周期审核,中风险的供应商建议半年或一年一审,低风险供应商每年现场审核一次或者做一些简单评估,不需要现场审核。
三、小结
磨刀不误砍柴工,完美的策划能够事半功倍,供应商审核的要点还是需要结合具体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来制定,这样审核结果才能体现供应商真实质量管控水平,不同供应商之间才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