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加工厂,落地产品的处理和毛发控制一样,也是一个争论不休又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里,牵扯几个问题:
1、如何减少落地产品。
落地产品不管是可用还是不可用,都造成了安全、卫生和质量隐患,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所以治标先治本,要从硬件建设和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减少产品落地的隐患。
2、产品落地时,怎么处理?
无论前面的措施如何完善,原料、半成品或产品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落地现象,落地以后怎么处理?
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真是不处理不好,处理有怕引出麻烦。
记得有一次来客户还是有审核的,刚好一半成品落地,工人那去处理了(送到废弃桶,然后洗手消毒,按说也合理),因为客户或审核员跟踪看了,没有表态,一位领导冲我发火(关我屁事?):处理什么处理,假装没看见放在那里就行了!
在这个还接上,无非两个话题:如何标识落地产品放置混入合格品中;处理落地产品的人如何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首先要有专用的容器来放置,其次处理以后处理的人员的消毒问题;最后要规定处理的权限,也就是谁可以处理(当然也可以是任何人),有权限处理的人要受到充分的培训。
3、落地产品的评审和处置。
落地产品可不可以消毒后或采取其它措施后放入合格品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这要分情况进行评审,或者是进行风险分析后确定。
其依据无非就是:食品安全和质量,只要处理后食品是安全的,顾客也可以接受,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只要掉到地上就完全不能用,那我们也只有长在树上和攀缘性藤上的瓜果可以吃了,粮食和蔬菜长在泥土里,动物生活在粪土里(现在讲动物福利了,可能环境还好点了),这可比我们车间的地面脏多了,哈哈,开个玩笑,但仔细想一想就是这么回事。
二、关于落地产品的处理
落地产品的处理,一直不是很规范,有的属于规定不全面,有的属于培训不到位,而有的则属于明知故犯,今天在这里再次强调。
1、要合理处理落地产品
首先要明确落地产品受到的污染和污染的严重程度,并明确污染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说严肃点就是进行风险分析。
产品落地受到的污染:
a、异物污染
b、微生物污染
c、化学污染(如果可能)
2、落地的产品要专人捡起
放在可识别,不会误用,不会对其它产品和工器具造成污染的容器内,并保证其不再劣变;落地产品要评审后处理,处理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为依据。
a、异物污染:
地面上的尘埃(不一定是看得见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地面很干净)、污水以及其它可见和不可见的物理污染物。
我们在处理的时侯,要通过人工或者水洗等方式除去,评审的时侯要考虑,这样处理后对最终产品就没有影响了吗?是,就放回合格品中,否,就降级或者废弃处理。
同时还要考虑,处理的人(捡的人和处理的人――可能是同一人)的手或手套受到污染了吗?严重吗?请你洗手!!
b、微生物污染:
产品落地,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是必然的,那在这个工序以及以后的工序,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处理后放回合格品对同类产品有没有不良影响?后面还有什么工序可以消除微生物的危害?
比如我们处理蔬菜:
在清洗前的工序,蔬菜落地后,只要没有沾附异物,对最终产品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在清洗后未切分消毒的工序,产品落地后清洗一下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在切分消毒以后落地,那就要根据产品的形态进行分析:重新的清洗消毒能否消除落地的污染?如果不能,只有废弃;
在速冻以后,产品出于冻结状态,落地后可能只有废弃处理。
处理过落地产品的人的手,也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请你在清洗后消毒。
c、化学污染:
如果地面刚刚消毒过,或特殊区域的地面,产品落地后可能受到化学污染,如消毒药品、润滑油等。受到化学污染的产品,除非证明受到的污染是可以消除的,否则要废弃处理。
3、落地产品的捡起、评审、处理和验证
要明确规定职权范围,并培训到位:
一是指到每一个人,包括新员工;
二是指要注意落实。
4、对产品落地事件的管理
产品落地,有机械设备不合理造成的(设备或工具存在缺陷),有管理不规范造成的(人员配置,生产安排不合理,产品积压等),有员工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对落地产品及其处理情况要进行记录,一是为了证明处理规范,没有对最终产品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是积累资料,定期进行分析,找出产品落地的主要原因,对正下药的进行改进。
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对操作人的处理问题,产品落地了,必然有一个责任人,有的车间采取处罚的方法,我不反对,但希望掌握好一个尺度,不要造成员工的心里负担,出现落地产品不汇报,趁人不发现未经评审处置就放回合格品中的现象。
附 某食品厂落地产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落地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落地产品的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增强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
公司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料清洗后进入车间,到产品装车发货,所有工序中发生的落地产品的控制。
3.定义
(1)、落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掉落地上的原材料,包装物品,包装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等。
(2)、落地产品处置:由操作人员对落地产品按程序规定进行处置,以正确规范对落地产品的处理方法的过程。
(3)、返工:为使落地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4)、报废:对不能再返工的产品所采取的措施。
4.程序
4.1落地产品的分类
a)清洗后的原料:经清洗后送入车间加工的原料,落地后会影响产品质量或食品安全卫生等;
b)包装后的产品:产品打号包装后,掉落的产品。
C) 内包装物料及辅料: 用于产品内包装的包材及辅料。
4.2对落地产品的标识、记录和处置
4.2.1 分割区域应该放置有落地产品标识的塑料框,用来放置落地产品。
4.2.2包装区域,应该放置有落地产品标识的塑料框,用来放置落地产品、包装物及包装后的产品。
4.2.3由责任人对落地产品进行必要的隔离,防止在作出处置决定前继续使用。
4.3落地产品的评估与处置
处理方式可采用:清洗、修整、消毒、不合格品处置。
4.3.1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原料掉落地上,捡起后,放置在专用框中,统一进行清洗、修整、消毒、不合格品处置。
4.3.2对包装后的产品,如掉落在地,捡起后放置于专用框中,交由检验员判定是否属于潜在不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如可排除潜在不合格,则可清洗后新进入下一道工序,否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4.3.3经返工的产品必须由检验人员重新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4.3.4对于内包装材料在消毒进入车间后,如掉落在地,捡起后放置于专用框中,交由检验员进行检验,判定是否有潜在危害因素,如可排除潜在危害,则重新进行杀菌消毒,进入车间使用。
4.4涉及本程序的记录按《记录保持程序》的规定实施控制。
5.相关文件
《记录保持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车间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