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数据分析
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
数据分析应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
a) 顾客满意(见8.2.1);
b)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8.2.4);
c) 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见8.2.3和8.2.4);
d) 供方(见7.4)。
以上是2008版条款内容。
与2000版条款的对比:
以上是2008版条款内容。
与2000版条款的对比:
标号
|
2008版内容
|
2000版内容
|
注释
|
b)
|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8.2.4);
|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
|
修改
|
c)
|
(见8.2.3和8.2.4);
|
增加
|
|
d)
|
供方(见7.4)。
|
供方。
|
增加
|
分析与理解:
数据可以理解为能客观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
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寻找、识别改进的机会。
数据的来源有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外部来源有:政策、法规、标准;地方政府机构检查的结果和反馈;市场、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的反馈及投诉。内部来源:日常工作、 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存在、 潜在的不合格,例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紧急信息,如突发事故其他信息数 据等。组织应收集包括来自测量和监视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以便分析其适当的数据来提供如下 的信息,顾客的满意与否程度,产品满足要求的符合性、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供方的信息等等以 及寻找、识别改进的机会。
数据既有波动性又具有规律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和方法使隐含的规律显示出来。
·对市场,顾客满意程度(按照 8.2.1 控制要求) ,一般采用调查表,也可以直接交谈方式。
·对产品的测量和监控(按照 8.2.4 控制要求) ,当合格率处于正常控制范围内时可采用调查表法; 当合格率低于质量目标的控制时,可采用排列图、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主要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 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对过程的测量和监控采用控制图法及过程能力分析(按照 8.2.3 的控制要求) 。
·对供方进行供货业绩统计,用排列图、趋势图等进行分析(按照 7.4 的控制要求)
根据产品类别及对质量的影响,对产品的检验采用相应的抽样检验方法。
此外,审核的结果、管理评审的输出、经营业绩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这些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 使我们进一步寻找、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目标,从而使组织不断发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