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的认识不足。最高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管理评审活动的重要性,交由品质负责人一手包办,自己象征性的出席下管理评审会议或者就只是签个字,企业内部出现了由最高管理者主导的年终总结和品质负责人主导的管理评审两项独立分析的活动。
1、对管理评审活动策划不足
不论是年终总结还是管理评审,都是对过去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指导后续工作开展。
但两者的目的、分析的数据、评价的内容、参与的人员、策划的主体有区别,如果没有从策划的时候将两者结合,就会导致管理评审一直脱离于实际的经营总结活动。
2、不善于总结
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一个部门的管理状况究竟要从哪几个维度去展开,怎样去论述,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也是作为中高层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3、不善于用数据说话
我们写报告都是概述性为主,说白了就是套话过多,不善于收集数据、整理成图表、总结规律,往往给人感觉就是空洞无物,不清楚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没有数据、思考深度不够、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这就决定了报告的质量不高,会议成果不大。
4、管理评审输出可行性不大
有输入就有输出。输入报告分析不准确,输出没有方案,或提的方案没有成本分析和效果分析等,最终就导致议而不决。
另外,提出的方案时没有站在领导角度思考,最终方案得不到领导支持也是常有的事。
那该如何做好管理评审呢?
1、明确管理评审的目的
标准ISO9001:2015条款9.3.1中要求 “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从中可以看出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管理评审的任务是评价公司的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目的是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为了寻求改进机会,为了更好发展。因此,管理评审内容应围绕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来确定。
适宜性,是指评价管理体系实施后,是否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否具备适宜于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如市场变化、顾客变化、法律法规的更新、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组织机构的变化等等。
充分性,是指评价管理体系是否满足市场、顾客、相关方、员工、社会当前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评价管理体系各个过程展开的充分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众多相互关联的过程的顺序是否明晰,职责是否有效落实,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转化活动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有效性,是指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结果达到设定的目标的程度,包括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是对管理结果的度量。
2、结合企业常规的生产经营会议开展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类型至少有二种:
一种是体系保持需要进行的例行、定期评审,这种评审可以与周生产和/或品质例会、月度总结、季度/半年/年度总结等总结性活动展开。
另一种是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质量方针、目标不相适应等具体情况时的评审,这种评审是一种特殊评审,评审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管理评审和日常的各种例会、季度总结、年终总结等并不是两码事,而是可以融会贯通的,管理评审其实完全可以融入到日常的各种例会中进行,没有必要再单独组织,以免给各部门背上管理体系的“包袱”,那样反而会导致体系运行的效率低下。
3、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准备
规范和标准化各部门管理评审输入资料的格式和要求,采用数据化的语言展示管理体系各过程绩效,简练精准论述和概括部门管理情况。
4、管理评审输出与实施
管理评审输出详实记录,并安排专人跟进确保各项输出方案的实施。
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管理评审的输出要求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实施,及时将实施结果反馈给管理评审主导部门,该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检查实施情况,验证实施效果,并收集相应的证据予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