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业执照、产品许可证书或产品强制认证证书;
2、企业人数与申报认证人数是否一致;
3、企业的经营场所是否真实有效(经营场所的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等);
4、其他法律法规要求的文件。
二、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2、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3、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4、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5、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6、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7、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三、方针、目标设置和统计
1、质量方针是否体现企业发展宗旨;
2、设置的质量目标是否与企业实际相适应;
3、企业关键过程是否都设置了绩效目标?
4、有无定期对绩效指标进行统计,统计方法是否合理?对统计不合格,有无纠正及纠正措施。
四、管理评审
1、管理评审计划;
2、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3、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
4、管理评审报告;
5、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
五、内部审核
1、年度内审计划;
2、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3、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4、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5、首、末次会议记录;
6、内审检查表(记录);
7、内审报告;
8、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六、销售方面
1、顾客合同台帐;
2、销售合同及合同评审记录;(订单评审)
3、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4、产品发货、交付验收记录;(含验收报告、峻工验收报告等)
5、售后服务记录;
七、采购方面
1、合格供方名录(包含所有原材料供应商和外包方)、供应商调查表及相关资质文件;供方初评及复评记录。
2、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采购订单(有审批手续)、送货单和验收记录等。
八、仓库
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名细台帐;
2、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3、入、出库手续;先进先出的管理;
4、仓储环境要求和管控措施(含危废品的管理)。
九、质量部
1、各环节检验记录(含原材料、工序、成品等);
2、产品不合格的处理记录及相关措施的跟踪验证记录;
3、计量器具台账、校准/检定计划、校准/检定证书等;(内校的要有内部校准规范、内部校准记录、校准人员资质和校准标准等)
4、检验人员上岗资质及授权;
5、不合格品审理小组的授权。
十、设备方面
1、设备台账;
2、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含大保、小保);
3、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5、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6、特种设备的年检报告、人员操作证书等。
十一、生产管理
1、生产计划、生产变更记录、生产日报表、周报表及月报表等;
2、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3、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4、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6、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7、现场标识(产品标识、区域标识、设备标识);
8、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9、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十二、产品交付
1、发货计划、发货清单;
2、顾客验收记录。
十三、人事行政部
1、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2、各部门培训需求;
3、年度培训计划;
4、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5、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十四、组织环境、相关方,风险和机遇等
1、组织内、外部环境的识别、监视和评审记录;
2、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收集、监视和评审记录;
3、应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等风险和机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