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可以说是各类管理体系的“百搭”零部件了,不论何种体系,没有谈及“管理评审”,仿佛这个标准,就不是一个正宗的管理体系标准。
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少企业对“管理评审”的态度,都是被动临时式。
被动:因为体系标准的要求,才进行管理评审。
临时:因为外审快来了,才做管理评审材料。
其实,管理评审的主要工作:对体系进行评价,确保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从PDCA角度来看,管理评审是体系的A环节,是持续提高的阶段,着眼点在未来,判定体系是否适宜企业未来的发展。
所以,对许多企业来说,很假的“管理评审”,其实是一件高瞻远瞩的事情。
也正因为它的高瞻远瞩,所以管理评审这事的主角,是公司的大BOSS,一般人做不好。就审核来说,从管理评审执行的力度,完全可以看出这个企业最高管理层对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这也是体系标准制定的一个厉害之处,让审核人员通过一个具象“管理评审”,来评估企业体系运行的领导支持力度。
虽然,“管理评审”是一件高瞻远瞩的事情,但其实并非一件复杂繁琐的事情,各类管理体系标准,对“管理评审”的要求都不高。
但标准在解读和运用时,往往管理评审就成了统一剧本:
管理评审的输入,需要每个部门写部门总结,覆盖各类输入信息,
管理评审执行,要有计划,有会议记录,有签到表,有报告
管理评审的输出,则要求要有报告,报告要覆盖充分的内容
管理评审的问题,需要追踪,追踪要形成追踪记录……
但这是个“假剧本”,管理评审并非天然是这样的套路。实际许多最高管理者往往默默地执行着“管理评审”或“管理评审”的局部,只是不宣称是“管理评审”而已。
1、管理评审是否必须以“管理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
不一定
从目前常见的各类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来看,没有任何管理体系标准中明确管理评审必须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基本上关注点均是强调管理评审应由最高管理层来完成。不过,在不少指南文件中,都推荐以“管理评审会议”的形式来进行,如:在CNAS-GL012-2018 《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管理评审指南 》中,6.1管理评审宜至少每年开展一次,每一次评审应当制定方案,高级运作管理者、管理层、质量负责人以及负责质量手册发布的人员应当参加会议。
2、管理评审是否必须作为专项活动,一次性完成?
不需要
管理活动是相互交织的,管理体系的运行,应和企业的实际管理运营活动相结合,而非为了要用工具,而使用工具。管理评审,可以与其他活动共同进行。
3、管理评审策划的时间间隔是否是12个月?
不一定
标准的惯用表述是: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度组织的XX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其实,并没有规定必须每年进行1次。
作为被认证的管理体系,在许多情况下,认证机构每年对企业进行一次审核,在审核过程中需要了解企业的全面的运行情况,通常要求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活动。
4、管理评审是否需要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不需要
从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本身,并不要求在召开管理评审活动之前制定《管理评审计划》。但是管理评审活动是需要策划的,这个策划包括策划:
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时机
管理评审各主题如何开展评审
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如何获得
5、管理评审是否需要最高管理者组织?
不需要
前述已提到,目前常见的各类管理体系的标准基本上关注点均是强调管理评审应由最高管理层来完成。那么管理评审需要由最高管理者来组织吗?或者由行政部门代表最高管理者来组织呢?这其实也是不必要的。不同管理体系的侧重点不同,管理评审的关注焦点也不同,所以不同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可以由不同主管部门来负责组织,由最高管理者来评审。有些企业多个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则主要依据其管理程序,由相关部门来组织进行管理评审活动。
6、管理评审是否需在内审结束后进行?
不一定
对于目前大部分企业,1年仅进行1次管理评审活动,为了保证管理评审输入内容的完整性,管理评审应在内审,包括内审不符合项整改结束后进行比较适宜,但如果管理评审分次进行,则不必受此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