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管理 » ISO质量体系 » 正文

质量管理体系:五大过程控制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2  来源:HACCP联盟  作者:网络
核心提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都有哪些问题,产生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
一、实施质量管理体系4大问题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领导不够重视,认为已经有认证证书了,企业已经达到了质量体系的标准要求,在这方面无事可做了。
 
  文件资料丢一边,管理还是老一套,虽然做了质量体系认证,但没有什么进步。
 
  2、质量体系有了一定的应用,但应用的水平不尽人意,有的完全与质量体系脱节,企业仍然停留在发证的初级阶段。
 
  3、有些企业实实在在想应用质量管理体系,但缺乏理论知识,或者认为体系很高深,很难做,不知道如何做,怎样做。
 
  4、还有的企业自身带有许多光环,觉得自己企业不错了,但这些光环只是套在企业身上做样子。
 
  做认证,也是走过场,不能说明企业本身质量体系运行的优劣情况。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高层管理人员认识模糊。
 
  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仅仅把其建立实施,看成是纯文件化问题,有了文件就满足了。
 
  这使得质量管理体系难以迅速推进和落实。
 
  更有一些领导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比较高深的系统,过分夸大了体系管理人员作用,误认为没有高深的管理人员,就推行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2、对质量管理体系,抱有单纯实用的态度。
 
  管理层在不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就急三火四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做体系的文件,有了文件可以认证了,得到了证书。
 
  至于下一步怎样做好就不考虑了,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所以投入了资金,获得了证书,并没有实际应用,体系无实际有效性。
 
  3、管理基础薄弱。
 
  管理基础很差,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缺乏,管理措施落后,管理基础数据不准确等原因,使企业不容易由低层次小作坊的感性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高层次的体系管理模式。
 
  管理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生产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将涉及各部门、岗位、机构的权力、责任、利益的调整,如果协调不好就会增加内部阻力。
 
  同时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权限不清,管理不规范,也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混乱,缺乏详实的、细致的总体设计和策划。
 
  4、对认证作用期望值过高。
 
  企业对体系的功效、运行过程,缺乏真正的认识。
 
  体系在应用最初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或者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期望值。
 
  有些企业会对质量体系产生怀疑,怀疑投入了人力、物力,花费时间是否值得。
 
  如果这种认识得不到纠正,质量体系就难在实际中运行,其效率也就难以发挥。
 
  5、专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有些企业在做质量管理体系初期,有经过培训的熟悉质量体系的人才,一旦实施成功之后,在质量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些人开始感到工作缺乏挑战性。企业不免要流失部分人员。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有的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不是很稳定,主要人员的流失,会对企业的体系产生严重的影响,容易导致质量体系的瘫痪。
 
  留住人才,发挥作用,是搞好质量体系工作,不断改进的重要一环。
 
三、问题的解决与对策
 
  1、对体系实施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质量体系是一种必然的以现代企业管理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管理及理论,根本目的是:
 
  最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接轨先进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有了这个观念,才能达成管理层及全员的统一行动,才能够完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
 
  2、针对企业的特点,制定体系实施方案。
 
  企业实施质量体系之前,必须清楚认识自身的企业管理现状。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判断、找准企业的不足,并根据自身的条件,遵循实用质量体系的原则,对企业的各过程进行分析与策划,才能达到运行质量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符合性。
 
  3、规范基础管理,建立可靠的体系运行模式。
 
  应减小管理基础薄弱带来实施质量体系的风险,需要在体系运行前考虑周全,上中下层全沟通,全程培训。
 
  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将原来的金字塔的管理系统进行扁平化和网络化,改变各部门之间的封闭管理模式,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的现象。
 
  真正贯彻全员参与,实现质量体系管理模式的传递,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透明。
 
  企业内部各部门员工之间充分交流,降低内耗,运行并提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使管理更加完善,提升顾客满意度。
 
  4、全员贯标培训。
 
  在实施之前,应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他们理解质量体系的内涵,认识体系的运行需要管理、技术、检验等共同合作,认识决策者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全员培训,共同理解体系实施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转变陈旧不良的管理习惯,规范员工的行为,明确各自岗位职责,正确坦然面对改变和挑战。
 
  5、把握质量管理体系的“五个”过程控制点。
 
  “五个”过程控制点,为企业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有力平台。
 
  (1)文件控制。
 
  文件控制是建立质量体系标准化基础的保证。
 
  这是整个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以确保文件信息的准确性,使文件真正起到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
 
  (2)记录的控制。
 
  这是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证据。
 
  为符合要求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而建立的记录,是质量体系的基础保证。
 
  (3)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这种职能是对内部产品、过程及质量体系质量,不断进行自我“诊断"。
 
  (4)管理评审。
 
  是对质量体系评价的重要方式,是质量体系改进循环中最高层次、重要的活动。
 
  即领导层对整个质量体系的活动的实施性、有效性作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5)纠正措施。
 
  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一项重要活动和手段。纠正产生问题的原因,防止再发生,及预防潜在问题的发生。
 
  质量管理能够为实施体系提供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衡量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指标。
 
  它强调出现问题后,应对问题刨根问底,提出解决的办法。
 
  上述5个要素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提供实现有序、有效的质量管理的方法指导。
 
编辑: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网质量服务部为您提供专业的SC咨询指导、企业标准备案、供应商审核、FDA注册咨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机食品认证等服务。
联系电话:0531-82360063
电话/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联盟

食品质量管理
[ 网刊订阅 ]  [ 质量管理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质量管理
点击排行
收缩

在线咨询

  • 0531-82360063
  • 邮箱
  • 联系人
  • 联系人

     
     
    Processed in 0.118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