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贮藏窖的准备 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运输管理方便,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建窖。若用旧窖贮藏,必须彻底打扫消毒,消毒方法是:用铲刮去窖内一层表土,然后用生石灰、福尔马林液、多菌灵液喷洒或硫磺熏蒸消毒。种薯进窖前,须在地面及四周铺上一层玉米秸秆,不仅可减少种薯破损,而且可吸收多余水分。
三、种薯窖的管理 种薯入窖后1~20天为贮藏前期,由于此期气温较高,种薯呼吸作用强,排出的水分多,湿度大,窖温易升高,应注意及时打开门窗和通气孔进行降温散湿。待窖温降至13~15℃时,要立即关闭门窗,调节通气孔,防窖温急剧下降。从种薯入窖20天后至第二年2月上旬为贮藏中期,此期气温低,种薯易受冻害,因此除了要关闭好门窗和通气孔外,还要在门窗外加防寒棉帘或在种薯上加盖保湿草苫,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1~13℃之间。2月中旬以后为贮藏后期,此期气温、地温虽回升快,但往往寒流较多,气温不稳定,而经过长期贮藏的种薯生理机能又较差,尤其对低温较敏感。因此后期应以稳定窖温为主,使窖温保持在13~14℃的范围内。总之,种薯贮藏期内窖温不能低于9℃,低了种薯易受冻害;不能高于15℃,高了种薯会发芽,并易发生甘薯软腐病,降低种薯的出窖率。窖内湿度维持在75%~85%之间。贮藏期如发现病烂薯,应及时清理出窖,并在坏烂薯处洒些粉状杀菌剂或生石灰进行消毒,以防病害蔓延;若病烂薯较多,可轻翻薯堆取出烂薯,切记不可倒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