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增稠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3  来源:中国食品报
核心提示: 增稠剂是一类能提高食品黏度并改变其性能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一般属于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黏度的均相液,常称作水溶
 
    增稠剂是一类能提高食品黏度并改变其性能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一般属于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黏度的均相液,常称作水溶液、亲水胶体或食用胶。它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或形成黏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的作用。
 
    目前,增稠剂的应用已经是食品生产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各种胶之间的结合应用也成为许多特色产品的加工秘密之一。食品的造型、口感及成本等都与正确地选择增稠剂并达到最佳组合有关。因此,复合增稠剂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碳水化合物或多糖方面的研究热点。
 
增稠剂的使用性质
 
黏度性质
 
    多数食品增稠剂在极化浓度或较低浓度时,符合牛顿液体的流变性质,在较高浓度时呈假塑性。随着食品增稠剂的增加,其溶液的黏度也增加。
 
凝胶性质
 
当增稠剂浓度达到凝胶临界浓度以上时,其水溶液在温热条件下为黏稠的流动液体,但温度降低时,分散介质全部包含在高分子网状结构中,形成不流动的半固体物质,称为凝胶。在增稠剂凝胶中,增稠剂大分子键的键合只形成松弛的三维网络结构。
 
增稠剂的应用
 
    增稠剂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批号的产品其产品结构、性质会略有差异,同一增稠剂品种随着平均分子量的增加,形成网络结构的概率增加,黏度也增加。
 
    第二,使用时应注意增稠剂浓度对黏度的影响。一般来讲,浓度越大,增稠剂分子占的体积增大,相互作用的概率增加,吸附水分子越多,溶液的黏度降低。
 
    第三,温度对增稠剂的黏度影响很大,随温度增加,溶液的黏度降低。高分子胶体解聚时,黏度降低是不可逆的,为了避免黏度不可逆降低,应尽量避免胶体溶液长时间高温受热。
 
    第四,pH值对增稠剂的稳定性和黏度影响非常大。增稠剂的黏度通常随pH值发生变化。如海藻酸钠在pH值5—10时黏度稳定,pH值小于4.5时,黏度明显增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酸性条件下黏度迅速下降,因此酸性饮料选CMC作稳定剂时,应选用耐酸型的产品。
 
    第五,为了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增稠剂,应将常用的几种产品性能和应用特性分别加以比较。
 
明胶在加工肉制品中的应用
 
    明胶是用动物的皮、骨、软骨、韧带、肌膜等富含胶原蛋白的组织,经部分水解后得16%以下、灰分占2%以下,既可供作医药,也可作为食品工业辅料。
 
    明胶的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是一种半透明、微带光泽的薄片或粉粒,有特殊的臭味,类似肉汁。它受潮后极易被细菌分解。明胶不溶于冷水,但加水后则缓慢吸水膨胀软化,吸水量为自身重量的5—10倍。明胶在热水中可以很快溶解,形成具有黏稠度的溶液,冷却后即凝结成固态状,成为凝胶。明胶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但可溶于醋酸、甘油。
 
营养作用
 
    明胶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瘦肉,用它可以取代部分瘦肉,增加产品的营养,降低生产成本。
 
乳化作用
 
    明胶的主要蛋白质成分为胶原蛋白,其蛋白质的亲水基向外与水结合,憎水基向内与油结合,从而使许多蛋白质分子定向排列成为单分子层的膜,将油相分解成许多小单位,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达到乳化的目的。
 
黏合保水作用
 
    明胶中胶原蛋白具有胶体特性,加热至70°而溶解,冷却后又恢复冻状,因而保证对肉制品的弹性和持水性起到主要作用。
 
稳定、增稠、胶凝等作用
 
    在肉制品加工中,明胶作为胶冻剂,如罐装火腿、野餐食品、口条及其他肉类的胶冻。另外,作为火腿肉卷,用于剁碎的肉做成的制品的黏结和吸收汁液。
 
    明胶添加在低、中档的香肠、小肠、蛋卷、午餐肉等罐制品中,亦可作人造肉的基质,如用10%粗制大豆脱脂蛋白和10%明胶为乳化剂乳化肥肉,进而取代部分瘦肉灌制乳化物,既保证了产品的营养,又解决了因瘦肉少、产品弹性差的问题。
 
    明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价格便宜,在肉制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我国动物蛋白质还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为满足人们对食用动物蛋白的需要,充分利用明胶这一食用蛋白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卡拉胶在加工肉制品中的应用
 
    卡拉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没有一定的分子量,食品级卡拉胶的数均分子量为20万道尔顿。卡拉胶为无臭、无味的白色至黄褐色的粉末。具有凝固性、溶解性、稳定性、黏性等特点,在食品工业生产上可用凝固剂、增稠剂、黏合剂等。
 
    卡拉胶的水溶液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性状:在水中形成可逆的,强和脆的凝胶;形成热可逆的,弱和弹性凝胶;增稠,不形成凝胶。在应用中,可根据其所需性能加以组合而得到一种特定的性质。卡拉胶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也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水解,但在酸性溶液中,尤其在pH4以下时便比较容易发生酸水解作用,使大分子水解为小分子,结果凝胶强度和黏度下降。成凝胶状态的卡拉胶其稳定性比溶液状态的高,在室温下被酸水解的程度比溶解状态的小。
 
    在肉制品中卡拉胶的使用是简单地将卡拉胶融入盐水中,借助盐水注射器和按摩加工,使它与盐水溶液共同进入组织中。一般推荐的使用量为成品重量的0.1%—0.6%,合适的使用量取决于使用的磷酸量和种类、肉的质量、期望的增重量等,既能大大降低蒸煮损失,提高产品出品率,改善肉制品的韧度、成型性和切片性,同时并不影响肉制品的色、香、味。研究表明,在熏肠中添加0.25%的卡拉胶和不高于0.4%的磷酸盐可很好地提高香肠质地和保水性。在腌肉制品添加卡拉胶后,蒸煮损失均达2.6%—6.5%。在火腿肠类肉糜制品中加入0.4%的卡拉胶,同时将磷酸盐和食盐混合使用,产品率可大于130%以上,脂肪利用可增加5%—7%,并能得到合理的产品质构,加入卡拉胶的制品嫩度好,黏结性好,应力变形小,弹性好。卡拉胶不仅能提高肉制品的产品得率,提高脂肪利用率,改善产品质构,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降低制品水分活度,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产品商品性。
 
黄原胶在加工肉制品中的应用
 
    黄原胶是由D-葡萄糖、D-甘露糖、D-葡萄糖醛酸、乙酸和丙酮酸组成的五糖重复单元结构聚合环。
 
    黄原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肉制品加工,可明显提高肉制品的嫩度、色泽和风味,同时改善肉制品的持水性,从而提高出品率。对方火腿、圆火腿这些需经腌制的肉制品,一般在腌制完后再加入1%预先配制好的黄原胶溶液,再加入其他辅料,搅拌均匀后装罐或注入肠衣。对于午餐肉、红肠等肉糜制品在斩拌肉时,可直接将预先配制好的黄原胶溶液倒入搅拌机中,然后再加入淀粉之类的辅料,黄原胶的用量0.1%—0.3%。
编辑:foodnews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3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