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入冬仔猪腹泻增加 分清病因对症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4
核心提示:每年寒冷天气是仔猪腹泻的高发期,对猪场出现的仔猪腹泻,切莫掉以轻心。
    每年寒冷天气是仔猪腹泻的高发期,对猪场出现的仔猪腹泻,切莫掉以轻心。

防寒保暖至关重要

仔猪腹泻的防控一直是猪场的难点,特别是近年来没有了弱毒疫苗后,市场上大部分是灭活苗,更增加了疫病的防控难度。而灭活苗的效果有时难于达到理想效果,为此,专家们普遍建议,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可采用保温灯、电热板或热水袋等措施保证保育舍温度在28°左右。预防要从猪场的饲养管理方面多考虑,消毒彻底,尽量降低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一旦发生腹泻病,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搞清楚病因,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进行综合性治疗,采取抗菌消炎、收敛、补液等措施。如是病毒性腹泻,可以采用抗病毒中药。如猪群腹泻非常严重,则需检查母猪的免疫程序。发病仔猪适量补充电解质、维生素等。保暖工作需要加强,避免外部因素加剧腹泻程度。

猪腹泻的辨识与防治

猪痢疾又称猪血痢、黑痢、黏膜出血性下痢等,是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以消瘦、腹泻、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6周龄~16周龄猪最为常见。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而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病例开始排黄色至灰色软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40.5℃,后排出含有大量黏液或血丝的粪便,弓背、吊腹、脱水,饮欲增加,消瘦、虚弱和共济失调,该病例最多见;慢性型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黏液的稀粪,并混有黑色血液,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病变主要是大肠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黏膜肿胀,皱褶明显,黏膜出血。

治疗措施:可用0.5%痢菌净液按0.5毫升/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或红霉素1毫克/公斤~3毫克/公斤每日两次肌肉注射,连用2天~3天。对剧烈下痢者还应采用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

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出生后几小时至7日龄仔猪,发病急,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灰白色水样浆状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剖检可见急性卡他性出血性胃肠炎的病变。

防治措施: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各注射1次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苗。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搭配,临产母猪进产房时淋浴消毒,接产时用0.1%高锰酸钾擦拭乳头和乳房,并挤掉每个乳头中的少量乳汁。肌注痢速清2毫升;肌注乳酸诺氟沙星10毫克/公斤~20毫克/公斤体重或者拜耳公司“拜有利”,为防止脱水,可腹腔注射5%葡萄糖100毫升~150毫升+生理盐水100毫升~150毫升。最好能通过实验室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仔猪红痢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多发生于1日龄~3日龄仔猪,潜伏期短,发病急,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主要症状是排红褐色血性液体粪便,有腥臭味,死亡率极高;慢性型初期排黄色软粪,病程长的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黄灰色腹泻。剖检可见胃肠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广泛性出血,肠内容物暗红色,淋巴结出血。病程长的以坏死性肠炎病变为主要特征,黏膜表面附着灰黄色坏死性假膜,易剥离。心肌苍白、心外膜点状出血。肾脏灰白色,皮质部、膀胱黏膜可见点状出血。

防治措施:对第一、二胎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红痢菌苗5毫升~10毫升,第三胎开始可以只在分娩前15天注射1次,3毫升~5毫升即可。由于本病的病程太急,药物治疗往往收效不佳,必要时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治疗。仔猪刚出生时口服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500毫克,每日2次~3次,连续3天,可作为药物预防。

仔猪白痢也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但是主要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仔猪。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糊状的灰色或灰白色、腥臭的粪便,若没有脱水,一般3天~7天多能自行恢复。

猪传染性胃肠炎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高度死亡为特征。5周龄以上猪感染死亡率极低,较大或成年猪几乎不死亡。仔猪先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的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有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明显下降,精神委顿,采食减少或停止,死亡率高达50%~100%。剖检可见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可见有小点状或弥散出血;小肠扩张变薄,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冬季防寒保温以及卫生消毒。冬春季产仔的母猪在分娩前30天,用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注射3毫升。用高免血清和康复猪的抗凝血给新生仔猪皮下注射5毫升~10毫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注射干扰素有较好效果;可以抗菌补液,防止脱水与继发感染。

猪瘟该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年龄段猪均可感染发病,一年四季流行,传染性极强,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国际兽医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感染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出生后表现为精神沉郁、间歇性腹泻、运动失调等症状,常在2天~3天内死亡;仔猪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便出现体温升高至41℃左右,厌食和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后期由于肛门失禁,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异常,病猪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淤血,治疗无效,1周左右死亡。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严格引种制度。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次,公猪每年两次,仔猪25日龄~30日龄、70日龄~75日龄各免疫一次。

轮状病毒病由轮状病毒引起的10日龄~60日龄仔猪发生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大猪为隐性传染。发病仔猪精神委顿,食欲减退,常有呕吐,并迅速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带有数量不等的絮状物,腹泻愈久,脱水愈明显,死亡率可达50%~100%。14日龄以内的猪最为严重,胃内常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小肠后2/3~1/2肠壁变薄、半透明,肠腔膨胀,含有大量水分、絮状物和黄色或灰白色液体。

目前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通过加强管理和抗生素治疗可减少由轮状病毒和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发病后停止哺乳,立即内服、静注或腹腔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3%~10%的碳酸氢钠溶液,并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有较好疗效。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72 second(s), 64 queries, Memory 1.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