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源——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病原
猪附红体病原为立克次氏体,是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数呈球形、环形,椭圆形、杆状及发芽状。单独或呈长链状粘附在红细胞表面,也可围绕在整个红细胞上。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弱,但对低温抵抗力强,一般的消毒药均能杀死病原体,如病原体在0.5%的石炭酸溶液中37℃ 3小时即可被杀灭,5℃可保存15天,冰冻的血液中可存活31天。
发病机理
猪附红细胞体改变红细胞的表面结构,使其发生变形,变形的红细胞影响血液流动性和渗透压的抵抗力,经过脾脏时被清除,发生溶血。致使猪只在急性感染阶段发生广泛的溶血性贫血。在猪附红细胞体与红细胞膜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红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猪体产生自身抗体,从而使被感染猪的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此外,猪红细胞体感染时,红细胞大量崩解破坏,致使血液稀薄、血沉加快,还会引起严重的酸血症、低血糖症。
流行病学
流行季节和地区 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7~9月。
传播途径 通过舔食断尾的伤口,相互殴斗或喝被血污染的尿而进行直接传播。间接传播通过蚊子、疥螨、虱子等吸血昆虫传播媒介进行。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阉割刀、剪尾钳、耳号钳等也是不容忽视的传播途径。此外,配种也可传播该病。
易感动物 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近几年流行的附红细胞体病以母猪和架子猪多发,仔猪也有发生。
附红体病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疾病,只有在应激和机体抗病力降低的情况下才会诱发此病。如饲养管理不良、天气突变、突然换料、更换圈舍、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或患猪瘟、猪繁殖呼吸综合症(PRRS)、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慢性病时,最易并发和继发附红体病。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5~42℃,皮肤发红,指压褪色,故有“红皮病”之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怕冷聚堆,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尿液淡黄。中期,行走时后躯摇晃、喜卧恶立,便秘或拉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血液稀薄,色淡,往往随注射针孔流血不止;皮毛枯燥,背腹部毛色铁锈色,皮肤苍白,耳内侧、背侧、颈背部、腹侧部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点,可视黏膜轻度肿胀,初期潮红,后期苍白,轻度黄疸。尿液淡黄、淡红或呈红褐色,卧地不起;后期,耳朵变蓝色、坏死,排血便和血红蛋白尿,最后四肢泳动,呼吸困难,衰竭死亡。部分怀孕母猪出现早产、产弱仔、流产,但胎儿或死胎皮肤黏膜苍白,皮下脂肪黄染,胸腹腔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的积液。产房母猪分娩后,常伴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后感染和泌乳不良、缺乏母性等征。病愈母猪死胎率明显升高,哺乳母猪发情延迟。哺乳仔猪通过母乳感染,表现消瘦、拉黄色稀便、黄疸、背毛黄染、贫血、呼吸困难,病死率30%~80%,死后耳尖、尾根、四肢末端和腹下皮肤发绀。
病理变化
病猪血液稀薄呈樱桃红色,凝固性低,血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出现黄疸,肝脏脂肪变性、肿大、色淡黄或瘀血暗红;胆汁浓稠、胆囊壁肿胀;脾脏轻度肿大,被膜下及边缘有突起的暗红色小颗粒状物,边缘有点状出血;胸腔有多量淡黄色积液,肺瘀血水肿,气管内有黏稠的黄白色分泌物,严重感染者,肺脏发生间质性水肿;肾肿大、颜色苍白;肾乳头充血、出血,有严重瘀血、肿大,呈现大红肾外观;心包积液、心包内有淡红色液体,心肌柔软、颜色苍白,心外膜有出血点;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多汁呈土黄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轻度黄染,并有黄白色的坏死灶;胃底部黏膜充血、瘀血;小肠有绿豆大小的出血点,软脑膜充血,脑实质有细微出血点,质软,脐室内脑脊髓液增加。膀胱粘膜黄染并有细微出血点。
病理组织学特点:脑血管内上皮细胞肿胀,有浆液性纤维素渗出,脑软膜充血出血,大量白红胞积聚。神经细胞核肿胀、坏死、破碎。骨髓增殖。肝脏含铁黄色素沉积,肝小叶有些坏死,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有点状出血和坏死灶,中央静脉扩张,水肿,肝窦扩张,叶间胆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脾充血出血,滤泡纤维素增生,滤泡消失。
诊断
临床诊断 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症状是皮肤毛孔出血,初期皮肤发红中后期苍白,尿液淡黄至暗红,耳廓边缘卷曲,淤血。慢性或隐性感染病便主要表现皮肤苍白,贫血,可视粘膜淡黄染,皮肤毛孔陈旧性褐色出血点。
实验室检查 鲜血压片镜检:耳静脉采血,滴于载玻片上,滴加0.9%氯化钠溶液一滴,加盖玻片镜检;在400~600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浆中有环节、圆形、椭圆形、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的虫体。有些吸附在红细胞周围,使红细胞呈刺状。
姬母萨或瑞氏染色镜检:采发热期病猪耳血1滴涂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后,用姬母萨氏或瑞氏染色,油镜下观察,可见附着在红细胞周围的紫红色或粉红色虫体,大部分红细胞呈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凸凹不平,小部分红细胞呈锯齿状、星芒状或菠萝状。
血清学试验:从发热病猪采集的血液呈水样,清漆样,不粘附试管壁。将收集在含抗凝剂试管中的病猪血液冷却到室温后倒出来,可见试管壁有粒状的微凝血,当血液加热到37℃使者种现象几乎消失,这是本病的特异性。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减少应激因素(如闷热、拥挤等)的刺激;严格做好注射器、针头、剪牙钳、断尾钳、耳号钳和去势刀的消毒工作,防止器械的机械性传播。
消灭体内外寄生虫:杀灭成蚊可选用氯氰菊酯、敌百虫、敌敌畏等夜间喷洒蚊虫易于附着的墙壁、顶棚、栏舍等处。灭螨、虱可采用螨净,辛硫磷,敌百虫等喷洒猪体,且可选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肌注或内服灭螨。
加药防治:预防,猪饲料中可选用加入0.03%~0.05%四环素、0.06%~0.10%土霉素或0.03%~0.04%强力霉素,每月添加1次,每次饲喂5~7天。对病猪,可肌注血虫净5~7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内分点注射;或0.5%黄色素,3毫克/千克体重,用适量糖盐水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次。用附红细胞体病康复后猪的血清,有很好的保护力,用量按每千克体重0.1毫升,1日1次,连用2次。
对症治疗 (1)解热:体温超过40.5℃以上,可用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等解热。(2)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和酸血症:可灌注口服补液盐、静注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产房仔猪和哺乳母猪往往病情严重,易导致死亡,因此静脉输入含有葡萄糖、维生素C、安钠咖、葡萄糖醛酸内脂和ATP的解毒保肝溶液,有利于缩短病程,减少死亡。(3)通便排毒:病猪高热嵇留,阴虚内热,常发生便秘,致使后期低热不退,不思采食,因此可根据病情,缓泻通便。如体质较好的可灌服少量的芒硝、硫酸镁。体弱的灌服液体石蜡等。(4)防治继发性感染: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有猪瘟,PRRS、败血性链球菌病、弓浆虫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5)促进血细胞的生成:料中加入的有机铁,连喂20~30天或注射牲血素和维生素B12,连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