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鼻蝇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和额窦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
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羊鼻蝇幼虫。其成虫为羊鼻蝇,外形像蜜蜂。夏秋季雌蝇将幼虫产在羊鼻孔周围,幼虫沿鼻黏膜爬入鼻腔、鼻窦和额窦等处。幼虫起初如同小米粒大小,在羊鼻腔、鼻窦及额窦内逐渐长大,经9-10个月成为第三期幼虫,长约3厘米,颜色也由白色变黄再变为褐色。羊打喷嚏时,幼虫落到地面,钻入浅层土壤变为蛹。经1-2个月,蛹羽化为鼻蝇。
2、症状成虫鼻蝇在羊鼻孔产幼虫时,使羊惊恐不安,摇头、奔跑,影响羊的采食、休息和活动,体质逐渐下降。幼虫钻进鼻腔内,其角质钩刺可引起鼻黏膜损伤发炎或溃疡,由鼻内流出混有血液的脓性鼻涕,由于大量的鼻液堵塞鼻孔,使呼吸困难,经常打喷嚏,鼻端在地上摩擦。食欲减退,日渐消瘦。个别幼虫还可进入颅腔,损伤胸膜,引起神经症状,运动失调,摇头、转圈等,可造成死亡。
3、防治
(1)鼻蝇飞翔季节,在鼻孔周围涂上6滴滴涕软膏、木焦油等,可驱避鼻蝇。
(2)秋末羊鼻蝇绝迹时,用6敌百虫水溶液注入鼻腔,每侧鼻腔50-60毫升;或用敌百虫内服,每千克体重10-20克,加水适量,一次灌服;或用5%来苏儿溶液向羊鼻孔喷洒。
(3)螨净治疗。将螨净配成5%的水溶液,鼻腔喷注,每侧鼻孔内各喷入10-12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