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欧洲高生产力母猪管理制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26
   一、引言 猪的生产力受几个主要与母猪繁殖性能管理有关的因素之决定,初次成功配种怀孕时早龄化,每窝分娩有高生产数,短哺乳期,缩短断奶至下次发情配种的间隔期是获得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Aumaitre et al.,1976)。

    此外,繁殖期末与屠宰期之间的短期延迟也是母猪群经济回报达到最大限度的可取之处(Huirne,1991)。因此,繁殖性能一般是通过年均生产力或在繁殖生命期繁殖母猪所产断奶仔猪数来表达。经济学家表达生产力是用一八○日龄至淘汰期间存栏母猪所产断奶仔猪数来表达(Sundgren et al.,1980)。遗传学以及环境因素包括饲养员管理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的能力在控制和提高母猪的多产性方面也极其重要。本文主要集中在母猪生命期的特定时段,对母猪中、长期繁殖性能的管理方面处于关键性的时期进行评定。

    欧洲国家在管理、饲养、劳力方面的高成本之来龙去脉中,动物生产的存活率取决于产生大量体重大而健康仔猪的效力。管理、舍饲饲养及断奶程序对青年母猪及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之鉴定是为了表达某些可获得母猪高生产力的有用推荐。生理学参数、管理及饲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特地作为影响仔猪出生时及断奶时的窝生产性能的因素;母猪奶生产、身体变化及淘汰率也是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将母猪生命中的主要时期考虑为:青年母猪的初情期、母猪分娩期、哺乳期、分娩至断奶后的猪群管理。

    二、提高青年母猪生产力之管理 (1)决定初情期的遗传学及营养因素

    根据屠宰场资料及猪群的宏观最新资料表明,仅约有四○%的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因繁殖失败或产仔数太少而被淘汰。然而,其中五○%以上是不易察觉的异常,而导致母猪群生产潜力的严重浪费。管理失误、畜舍建筑不当和/或饲喂方式不当,保健缺乏或单头猪的检查不足,如外部发情症兆检查的困难(Sterning et al.,1994),都可以归结于此情形,这种失误说明一种在母猪的生命期中获取生产力的母猪种群的高更新频率。

传统上对猪群及与青年母猪生产性状有重要关系的动物初情期年龄观察到的最大变差(Eliasson et al.,1991),同时也知道初情期几乎受与几种管理因素包括遗传学、环境和社会条件、饲养密度有关的普通参数的控制(Martinat Botte et al.,1996)。首先,初情期平均年龄超过一○○天的特别差异在中国猪与欧洲猪间已观察到。在欧洲猪种中,超高产母猪表现出两方面的独特优势,即初情期年龄更早,二○○日龄以上的猪差数更小,杂种母猪所表现出年龄更小的优势,但就与其亲代欧洲猪的平均生产性能相比,受杂交优势的影响而体重更轻。然而,相比之下,中国猪父系杂种猪的断奶窝产仔数更高(Legault,1998)。这可以通过出生时的较高窝产仔数以及孕期胚胎存活数更高来解释。在过去,舍饲的青年母猪初情期之前饲养水平的影响己导致有争议的推荐值。限制性饲养方式在长期的实践推荐中用于非选择的方式及一般是食量旺盛的育肥猪,这表明,在当代的瘦肉及生产动物中,青年母猪的限制性饲喂方式优势更少,因为廿八公斤体重达初情期年龄幅度比自由摄食的猪更宽,配种时比对照组猪明显更瘦,。在初次配种和分娩时青年母猪的生长和背脂厚度的减少之有利影响使得哺乳期摄食量的增加(Dourmad 1991;Le Cozler et al.,1998b)。由于下一次妊娠期中身体储备上的恢复,其仔猪最终会获得相似的窝生产性能,但总是要比对照组青年母猪更瘦。

(2)管理因素:初配最适年龄

初配最适年龄之推荐值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因素,最近在法国的研究结果集中在其随后的窝产仔数,年生产力及母猪寿命。根据全国母猪记录方案中收集到的结果(Dagorm et al.,1992),在三五、六三一头青年母猪从猪出生至初次配种受孕一直到被淘汰的生产性能中进行研究评定,其资料表明在三三○天(十三%)之前到三八四天(十三%)分娩的大白猪×长白猪杂种青年母猪中绝大多数在初配时的年龄有增加,使得第一窝(胎)次的平均窝产仔数有明显增多、母猪更瘦。母猪初次怀孕的年龄对生命期中生产性能的影响也有过分析,每头母猪的生产活仔猪数或断奶仔猪数在初次分娩时随年龄的增长而成直线下降,分娩时最年轻的青年母猪可获得最高值。因此,每头存栏母猪每年的生产力因青年母猪初次分娩年龄增大而有明显降低。从这些观察中可以得到,母猪群的有利性方面重要的实际结果。尤其Daza等(1996)证实,从第一个发情期开始到初配受孕而延缓一-二个周期,就会使动物年生产力受到严重损失。从管理的所有各组来看,至母猪淘汰时的平均胎次(窝)数因青年母猪首次分娩时年龄的增大而降低。然而,淘汰时的年龄在两组迟受孕的青年母猪中有增加,从最终结果来看,应指出的是早繁殖的青年母猪其断奶仔猪数比生命期短四十二天的迟繁殖青年母猪的更多,每头繁殖猪可节省精料一二○公斤。

从目前的资料证实初配推荐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群中繁殖性能优化选择所用的标准。尽管这类管理上需要来自饲养员高度熟练的技术,从欧洲杂交母猪中未观察到初次分娩早龄化的不利影响。

(3)青年母猪管理:生理及行为因素

近十年的观察表明,分娩时的窝产仔数受两种互补因素的影响,但这两种互补因素并非独立:排卵数和胚胎死亡数。在欧洲猪种中,胚胎死亡数占排卵数的三○-四○%,这会导致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繁殖潜力的巨大浪费(Wrathall,1971)。最近有两个试验模型给涉及到猪胚胎死亡率的这两个因素的初步解释提供了有趣的资料。第一个模型是对照组青年母猪与左侧输卵管结扎且配种的母猪之间进行比较,第三组母猪是通过外科手术摘除右侧子宫卵巢。早期胚胎死亡率、晚期胚胎死亡率及总的胚胎死亡率都随每侧子宫角中平均胚胎数增加而增加。据Martin Rillo假设,子宫能力限制窝产仔数和胎儿的发育,甚至限制了母猪常规胚胎数。在补充试验模型中,用多产性不同的两种遗传型猪提供了这个假设的进一步证实和澄清。导致了胚胎死亡率的极大增长,早期胚胎死亡数受处理及遗传型的影响(Legault et al.,1995)。胚胎死亡数在易位处理中降低接近于零,可用平均每个胎儿的子宫空间为一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这关系到仔猪存活数。在超负荷的子宫中(二分之一子宫卵巢摘除术),杂种胚胎比纯种猪胚胎有更高的存活率。在最大窝产仔数的青年母猪管理中得出最终结论之前应对控制子宫解剖学特性及子宫能力的遗传学测定因素的更好了解。

在妊娠早期还与排卵及存活率有关的营养因素的影响方面已有过深入细致的讨论(Dyck et al.,1991;Prunier et al.,1999)。一般情况下,排卵前饲养水平的增加会提高排卵数,当排卵后限制饲养时会降低胚胎死亡率。妊娠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的营养需要相当低,并总是与猪的饲料摄入量呈反比。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妊娠母猪被限制饲养,有时一天仅喂一次,这会导致猪的福利及健康问题,缺乏稿杆并保持在一定有限空间或用绳索栓系的猪会出现刻板行为(stereotyped behaviour),尽管这些对牠们的超高产性和生产能力被证实是无害的。在妊娠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的畜舍管理和饲料饲养条件中,消费者及公众要求进行实质上的改善所表达的关注,甚至强烈的反对意见。最近将母猪精料与高含量纤维饲料进行比较试验而得出的有关妊娠母猪饲养行为方面的一致性结果,一方面,饲喂高纤维含量日粮的猪采食时间较长,因为咀嚼时间占限制饲养母猪的采食活动的主要部份(Ramonet et al.,1999);另一方面,传统上被叫做刻板行为活动的非采食行为(Ramonet et al.,1999;Robert et al.,1997)在一顿采食前略有减轻,而在采食后减轻更为明显,这些结果表明掩护营养需要的高纤维含量日粮能减少妊娠母猪的表面采食活动,并改善接受限制饲养的母猪之福利。

三、哺乳青年母猪与经产母猪的管理 (1)分娩期的管理

排卵数及窝产仔数相关反映的连续选择在而今已得到窝产仔数的明显提高(Cunningham et al.,1979;Legault et al.,1981)。此外,来自包括中国猪种的合成品系育成的超高产杂种母猪的潜在利用一般使得分娩年龄增大而改变窝产性状,其窝产仔数接近其母猪乳头数量,交叉寄养对于挽救无母仔猪和过剩仔猪是最自然且容易的方法。最近来自群体调查证实这种方式是流行且对于分娩数少于七头仔猪的母猪有效率在六○%以上,分娩数超过十五头仔猪的母猪受孕率超过六○%(Etienne & Aumaitre,1998a)。这种方法的效率在分娩间期在四十八小时以内的母猪为最适宜,但新生仔猪吸食初乳以后,通过延长哺乳期的断奶母猪能使仔猪有效地寄养和哺育。

八十年代中叶的英国及法国,在新的管理制度中,妊娠和分娩母猪的户外饲养制度逐渐推广开来(Edwards,1994),种母猪分别达八%和十二%,尽管仔猪的死亡率略有增加,但主要是在出生早期及寒冷季节,户外饲养的平均生产性能依赖饲养员提供干燥隔热材料,如棚舍垫草的能力,在哺乳期第一天中对母仔无强烈的打扰。然而,在重黏土区放养之前必须给予特殊关照。还必须保护动物免受过冷气候条件或过高气温的侵蚀,以免断奶后发情延迟及干扰繁殖性能。

(2)哺乳母猪管理

相对妊娠母猪而言,哺乳母猪需要更为细心,必须供给营养更为全面,量更多的精饲料。与奶牛不同,传统的关系已被证实,猪的奶生产强烈取决于窝产仔数。此外,随着繁殖性能的提高,奶生产可有明显的增加,资料表明,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间的二十年期间,同样的窝产仔数日产奶量提高了二公斤。而且,断奶时的仔猪最高平均体重是在窝产仔数为九-十头仔猪(Koketsu and Dial,1998)。在较大窝中已观察到在廿一日龄断奶的单头仔猪平均体重连续下降,但由于根据窝增重的换算奶生产效率的增加,观察到十六-廿头仔猪的窝重呈连续性增加,解释母猪奶生产的其它分类因素被鉴定为:由于青年母猪产仔更少而产奶量更少,且采食量更少。经产母猪在第三胎(窝)次分娩后的奶生产量为最大。一般说来,奶成份受哺乳的周数影响,但饲料中能量水平更为密切(Etienne et al.,1998)。

1.哺乳母猪营养

由于大量营养输入奶中,哺乳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就不能通过每日的摄食而弥补其需要,尤其是在哺乳期早期,牠们一般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脂肪有所损失但瘦肉组织仍未改变(Noblet & Etienne,1986)。当母猪哺育更大窝产仔数时,就使得其能量负平衡状态和脂肪损失更为严重。相反,肥胖的母猪或在妊娠期增重太多的母猪会受到第一周哺乳期中低摄食量的妨碍(Dourmad,1991)。因此,影响奶生产,其结果使窝增重减少,进一步的资料表明,相当于自由采食水平六五%的限制饲养方式强调哺乳期的体重与背脂损失,尽管身体贮备能力在哺乳期间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以及这些贮备转换成奶中的过高效率,限制性饲喂超高产母猪的生产性能在较长的哺乳期中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与限制性饲养小组脂肪厚度负五㎜损失相比,限制性饲养青年母猪的脂肪厚度的损失比自由摄食母猪脂肪厚度负二?三㎜的损失多两倍(Quesnel et al.,1998b)。因此,在断奶与下次发情之间隔期就会因哺乳及较大断奶窝产仔数而有延长。

2.哺乳期环境条件

众所周知,身处热环境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使其分娩间期延长,这些不利影响在地中海国家炎热的夏季特别受重视。此外,长期持续处在高温环境中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中,奶生产及窝增重的下降,已在许多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这些影响主要地与饲料摄入量减少有关,尤其对经产母猪要着重强调(Prunier et al.,1997)。因此,已观察到与在正常温度环境中自由采食的母猪相比,处于热应激(紧迫)的母猪日均摄食量减少廿六%(表十),相对于对照组猪的行为而言,开始哺乳后的摄食量未随时间而呈实质性增加。持续处于高温条件下的动物直肠温度增加二℃,也会影响采食行为。在处于摄氏卅度热紧迫环境中的动物已有观察到激素紊乱,尤其是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下降。日均窝生长在两者条件下的哺乳期最后阶段有相似的减少。此外,由于哺乳期体重和背脂的明显损失,限制性饲养的母猪和处于高温条件下的母猪断奶后发情的延迟与早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分娩猪舍每日光照延长到十六小时,对吸乳频率会带来有利作用。因此,在较大窝产仔数情况下奶生产有实质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强调母猪身体贮备具有高可塑性,能动员其贮备满足在热紧迫,限制饲养或低采食量及较高窝产仔数等不利条件下对营养的更高需要。在哺乳期间大量的体重损失无论如何只能在断奶后恢复,但尚不足以防止由于哺乳期连续而严重的体重损失而导致的发情延迟(Zak et al.,1998)。过去那些学者在特别试验条件下,证实给予哺乳期初产母猪人工超量饲喂以增加体重和背脂,但断奶后仍有体重损失,因为断奶后采食量较低。

根据这一事实,通常对「普通」(average)母猪进行评定,由此断定妊娠期中限制饲养后,哺乳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应给予自由采食。更为明确地讲,生产体重大的断奶仔猪和重量大的断奶窝重需要其母猪在无紧迫环境中能得到营养丰富而平衡的饲料。由于群内猪个体间较大的差异。也推荐每头繁殖母猪的单独管理以使每头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因此,使全群的繁殖性能达到最佳。母猪低摄食量对其哺乳期及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的某些影响还是与蛋白质和(或)氨基酸供给不足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推荐根据期望奶生产量增加哺乳期日粮中氨基酸含量,以满足每日的足够需要量(Dourmad et al.,1998)。

3.哺乳期长度对随后繁殖性能之影响

长哺乳期会延长分娩间期并导致严重的体重损失。因此,许多试图努力通过开发连续早期仔猪断奶,使得缩短哺乳期时间。在试验条件下及母猪有限的数量对断奶给繁殖性能短期的影响的研究。在头一周内对哺乳的影响总是通过在再发情中强烈的干扰,增加非生育性配种,通过胚胎死亡数的增加减少窝产仔数,相对于哺乳廿一天断奶,总是通过连续的繁殖控制(Aumaitre,1978),但在第三周龄之前断奶的长处也伴随问题的增加(Dewey,1997)。最近,根据大量记录的田间资料分析评定缩短哺乳期时间对窝产仔数及断奶至分娩评定缩短哺乳期时间对窝产仔数及断奶至分娩间期的长期影响,以及对随后母猪年生产力的影响,资料清楚地证明并几乎与早期资料及Dewey(1997)对十八天哺乳期前断奶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影响的结果相一致。此外,短哺乳期明显干扰、分散及延长再发情间期。因此,延长了断奶至配种间期。例如,当在法国猪群中将哺乳期长度不到十八天增加到廿一天时,在断奶后六天内发情母猪的百分率从卅一?九%增加到六八?四%。猪群在分批分娩管理上的不良后果,或母猪淘汰率的增加能从这些观察中得到预测。断奶后延缓发情的进一步干扰也已观察到,尤其是断奶后早期发情总是伴随较大窝数,延长到断奶后七-十一天发情在所有各品种都会有较差的窝产仔数,这与Vesseur等(1994)在相似的管理条件中观察到的资料十分一致,但尚无明确的生理学解释。因此,对如 此哺乳期长度及断奶至下次配种间期给窝产仔数控制的决定因素,必须在高产母猪群的适宜管理中得到严格控制。

从文献资料中验证的那些结果给予多产瘦肉型青年母猪及经产母猪最适管理条件的推荐。因此,与有关猪福利的欧洲指南相一致,三-四周哺乳期断奶表现出对获得母猪最佳年生产力是最适宜指点。此外,繁殖性能的连续记录符合母猪群管理的需要(Martin Rillo et al.,1992)。国家间,地区间及母猪群之间的单头、群体及连续比较结果,表明了母猪群的有效控制属基本需要,并确定了其控制的有利性。

四、健康母猪群管理 同龄猪的分批分娩及相继的分批断奶作为管理断奶仔猪的分送之有效生产制度已提出了几年,但仍需改善其健康状况,在每个特定建筑猪舍使用「全进全出」制使得卫生条件的改善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母猪的繁殖生理,开始设计并提出三周配种及分娩制,并且在法国已开始实施,这个制度需要七组母猪进行每三周连续配种,在分娩前一周进入分娩猪舍,哺乳期长度为三-四周,本制度附加长处是改善分娩组内大小窝间仔猪的寄养条件。因此,每三周移送断奶仔猪组,然后在三种断奶仔猪畜舍根据情况分批饲养,以后实行全进全出制。这种制度被证明对一○○-二○○头母猪的中等母猪群有较好的效果。通过不同特定任务的组织机构进行良好运作。一周配种和断奶制在大猪场中取得了成功经验,总是根据特定操作分类并实行全进全出方式。

根据繁殖母猪群记录的生产性能连续控制用分批分娩制是容易的,管理和控制上进一步分批配种,动物分组妊娠,最后进行分批分娩。这种制度还似乎适合对不育问题的控制。非生产母猪淘汰的组织管理,并将后备青年母猪转入猪群中,猪群记录通过屠宰材料的控制得到有效的完成,并与健康猪控制相结合。

五、结语 本文中,在繁殖母猪短期生命期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的明确划分,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对随后的三个时段的管理特别敏感:初情期前时期,分娩时期及哺乳期至下次生育配种期。因此,管理制度的选择必须根据牠们对猪长期生产力的主要影响之科学依据,必须实行母猪繁殖能力的连续管理,并被饲养员所采用。在欧洲条件下,首先给予特定护理,从青年母猪早期生命期管理以备达到初情期的最佳条件。早期配种还应受到提倡和鼓励,使青年母猪能适应新的环境。在猪的整个生命期中,必须应进行的饲养强度与哺乳期发生的大量摄食量推荐值相一致。还建议注意包括适宜温度控制和光照供给的环境条件作为主要推荐值。通过分批分娩进行评定,为保证最佳生产力和最成功的猪场,在连续生理阶段还必须将分批生产制引入到母猪的管理中。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146 second(s), 207 queries, Memory 1.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