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块选择与建设。应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成方连片的地块作为稻鸭共作区,为了使稻田能灌10厘米深的水,所有田埂必须加高到20厘米,加宽成80-100厘米,便于鸭子休息与保水。
二、稻鸭种苗准备。水稻选择大穗型、株高适中、株型挺拔、分蘖力强、抗稻瘟病、稻曲病、同时熟期适中,能避开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的高产优质品种。以肥床旱育秧培育适龄壮苗(秧龄在30天左右、叶龄4-5叶)。鸭子选择中小体型、灵活、食量较小、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如镇鸭1号、镇鸭2号等。由于鸭子孵化期一般为28天,7-10日龄的苗鸭最适放入稻田,因此,种蛋入孵期可根据栽秧日期和放鸭日期向前倒推35天。
三、役用鸭饲养技术。栽秧后水稻一活棵就要尽早在晴天放入鸭子,对消灭杂草有较好的作用。倘遇连阴雨天,可适当推迟放鸭时间,若鸭子驯水完毕,阴雨天也可放鸭。一般以每亩放养15-20只为宜,初期稻鸭共作以80-100只一群,5亩为宜;技术成熟的以150-200只一群,10亩为宜。放养雏鸭时,最好在一群里放养3-4只1-2周龄大的幼鸭,以起到领头的作用。切忌在1-2周龄群鸭中放入小雏鸭,以免小雏鸭受到幼鸭虐待。鸭子放养前要注射预防鸭瘟等的疫苗。放养10天左右的雏鸭觅食能力差,早晚要添补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后逐步转向自由采食为主,适当饲喂为辅。鸭放到稻田20天左右,把另田预先繁殖的绿萍放到稻间,形成稻、鸭、绿萍的自然生态体系。鸭子天敌有鹰、乌鸦、黄鼠狼、蛇类等动物,可用尼纶丝网沿田埂围隔,也可以用河、塘、墙等作为阻隔墙
四、水稻栽培技术
1、移栽技术。水稻采用宽行、宽株的稀植方式,株行距以30厘米×30厘米为宜,每亩栽1.0万-1.2万穴,每穴2-3苗,基本苗5万-6万,既利于水稻高产,也有利于鸭在植株间穿行。
2、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并辅以高效的生物农药防治。三化螟可用频振杀虫诱杀,一般病虫害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
3、水分管理。稻鸭共作技术大田水分管理,既要考虑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特点,又要考虑鸭子生活习性。⑴放鸭初期水管理。鸭放入稻田之前,一定要调节好水层,以3-5厘米的浅水为宜。栽秧后,适当灌深水有利于秧苗活棵,栽后5-7天返青活棵后适当调整水层,以利放鸭。⑵放鸭期间水管理。稻鸭共作形成的浑水含有肥料,排水会导致养分流失,故不排水,只是在稻田水层减少时适当补充一些水,以不超过10厘米为宜。⑶水稻搁田技术。大田丰产沟要挖得深些,并在沟内始终保持10厘米深的水层,供鸭洗澡之需。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鸭在田内饮水和觅食需要,即在一片田中拉一道尼纶丝网,其中一半稻田内保持水层,把鸭赶进去,另一半排水搁田,搁好田后灌水,将鸭赶到这一半稻田,让另一半稻田排水搁田至达到要求为止。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3-4天。为了不影响鸭在稻间觅食生长,最好在移栽水稻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腐熟长效有机肥、复合肥为主,追肥以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代替。
4、施肥技术。稻鸭共作原则上不施用化肥作基肥和追肥,在地力不足时,可施一些有机肥。为确保不施化肥、农药、除草剂,实现严格意义上的有机稻米生产,在地力、肥料上可通过水旱轮作、种植经济绿肥作物或实施稻、鸭、萍共作等技术体系。
五、成熟鸭和水稻收获。一旦鸭子开始啄食稻穗,就要把鸭群赶出稻田。水稻成熟后适时收获。稻间放养两个月左右的役用鸭,每只重1.3-1.5公斤。如在双季稻区也可将母鸭再放到晚稻田里继续觅食生长,早、晚在田头添饲棚中补充一些饲料,夜晚在添饲棚内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