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正文

肉用仔鸡分段饲养的管理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05
核心提示:当前,肉仔鸡普遍采用的饲养方法是任鸡自由采食,昼夜给光,虽然在饲料供给上有阶段的划分,但不限制饲喂,不注意体质锻炼的培育,从而造成肉仔鸡生长到中后期易发生各种代谢性疾病,如腹水症、猝死症、腿病。

当前,肉仔鸡普遍采用的饲养方法是任鸡自由采食,昼夜给光,虽然在饲料供给上有阶段的划分,但不限制饲喂,不注意体质锻炼的培育,从而造成肉仔鸡生长到中后期易发生各种代谢性疾病,如腹水症、猝死症、腿病。如将肉仔鸡的生长期分三阶段区别饲养,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阶段的划分根据肉仔鸡的生理特点,刚出壳的雏鸡绒毛短而稀,且体温比成年鸡略低3℃左右。4日龄后,体温逐渐升高,10日龄时达到成年鸡体温。雏鸡胃肠容积小,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差,但生长发育很快。生产中依据这些生理特点以及生长规律,将肉仔鸡饲养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14日龄,第二阶段15~35日龄,第三阶段36日龄至出栏。

各阶段的主要饲养技术要点:

第一阶段由于雏鸡刚从孵化室转到育雏舍,有的鸡还经过贮存或长途运输,经受了饥渴和颠簸的刺激,处于新的生活环境。此阶段的主要措施是尽快让雏鸡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降低发病率,提高生长速度。因为仔鸡7日龄体重与出栏体重有较大的正相关。

第二阶段雏鸡已基本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逐渐进入快速生长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鸡群体质,促进鸡体框架形成,促进内脏器官发育和腿部的健壮有力,为这一阶段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后期长得快、发病少。试验表明,对14日龄肉仔鸡限饲3周,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及成活率,这一阶段受到的限制生长可在第三阶段得到充分的补偿。

第三阶段肉仔鸡体框架已经形成,且体质健壮,代谢旺盛。此时生长速度最快,主要技术措施是采取一切方法来促进鸡的采食和消化吸收,减少运动,降低机体消耗,使饲料转化率达到最大。

各阶段的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在最初的几天,给高质量的饮水,并供给体积小、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一般选用小颗粒料,做到少喂勤添,使料量占食槽的1/2或1/3最好。在给料时,第一天可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每平方米4瓦,以后渐减光照时间过渡到自然光照。试验表明,渐减而后渐增的光照程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脏器官发育和骨骼钙化,使健康状况良好,同时带来后期的补偿生长,疾病发生率低。

第二阶段根据肉仔鸡的生长情况,适当加大饲料的体积,降低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浓度,一般可降低10%左右,但饲料中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要按标准要求或略高于标准供给。饲喂方法:每天定时饲喂三次。管理方面,主要是注意运动,如晚上用竹竿轻轻驱赶仔鸡,以提高肉仔鸡的活动量,达到锻炼内脏器官的目的,又可减少胸部压力的刺激。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有益于运动,减少疾病发生。

第三阶段要供给优质的育肥饲料,营养全价,能量高,蛋能比合适。配合饲料时应注意:(1)原料的多样化和低纤维化;(2)添加3%~5%的动植物油脂;(3)饲料状态尽量采用颗粒料。饲喂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三次增加到五次,或选用自由采食方法,保持料槽不断料,满足鸡的采食。管理方面,在不影响鸡群健康的情况下,要减少运动,并配合低光照强度、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还要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密度过大则限制鸡的采食,影响休息,致使鸡生长发育不均匀,又会造成空气污浊。湿度过大,环境卫生恶化,育肥效果差。一般情况下,饲养密度冬天12~15只/平方米,夏天8~10只/平方米。同时要注意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温度以18℃左右,相对湿度55%为宜。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29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