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终身离不开水,特别是在多品种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水量、水质和鱼类生长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池塘加深使水量增加,有利于鱼类的生长。但鱼类生长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水质,因为在水质好的水域中,所养的鱼体质肥壮、生长快,而且对饲料利用率也高;水质不好不仅使鱼生长缓慢而且容易得病。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池塘水质的好坏:
1、溶氧。在溶氧低时,鱼类生长、摄食和饵料利用率下降,过低会引起鱼类浮头甚至死亡。
2、水的酸碱度。在酸性水体中,鱼不愿活动,消化差,生长受到影响,而且易感染疾病。相对地,强碱性水体对鱼也不适合。
3、氨氮含量。氮主要被水中浮游植物吸收利用,施氮肥可以增加水中的浮游植物。氨氮有机物或氮化合物会生成氨,过量的氮也会抑制鱼类生长。
4、浮游生物量。浮游生物是鲢鳙鱼的天然饵料,而有一些浮游植物(如蓝绿藻)是不易被鱼类消化的。
依据水体及水体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采用挖泥、换水、增氧、过滤、吸附、泡沫分离技术等物理方式净化水质。
1.物理增氧
物理增氧方法是一种利用水和气体这两相之间在溶解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增加氧气向水中的溶解速率、溶解量的一种增氧方法这一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机械增氧。也就是增氧机增氧。在高度集约化养殖的鳗池中,增氧机增氧不但为鳗鱼呼吸提供所需氧气。而且所供氧气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处理,促使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2.换注新水
在水源充足且水源水质清新时,常用换注新水的方法改良池中水质状况但此法受外源水域污染及水量的限制。往往是水换不清或换不到好水。
3.斜发沸石吸附
沸石是一种孔状铝硅酸盐,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和大量吸收有毒代谢物(如氨)的能力。沸石的使用量可高达20ppm。但沸石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极限。达到极限后,水中的氨将逐渐增加,这时就需要将沸石放入高浓度盐水中处理,以恢复其吸附能力。这项工作颇麻烦。
4.底质保健剂吸附
底质保健剂是市售的一种水质处理剂,它是用吸附的方法去除水中污物,净化水质。
判断养鱼水质好坏三法
目前正值养鱼黄金季节,俗话说,“养好一塘鱼得先培好一塘水”,因此正确判断鱼塘水质好坏,培育好池水是提高鱼产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主要坏节之一。养鱼的水质按优劣可分为肥、活、嫩、爽即好水、臭清水,老水三大种。
(1)肥、活、爽、嫩水:养鱼的水质要求保持肥、活、爽、嫩,这种水呈油绿色或红褐色,水中有机物及浮游生物数量多,在晴天下午池塘下风处往往出现绿色或黄褐色油膜,浮游植物中鱼类容易消化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其优势种的组成也经常起变化,常表现为朝红夜绿,此种水质鱼活动力强,对饲料利用率高,鱼类不易生病。这些有用的藻类多数是裸甲藻,在水中占优势,此藻具有两根鞭手,能在水中活动,促使水体发生多种变化,把肥水变活、变爽、变嫩。裸甲藻在繁生时,喜光、喜碱性、喜有机氮、喜裸色水体。因而,我们要人为地培养这种水质,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改良和保持水质给鲢、鳙鱼提供丰富的铒料生物,提高鱼产量。
(2)老水:老水看上去很肥,浮游植物数量极多,水面一片绿色,其实种类组成较为简单,优势种大多数都是个体小的蓝藻、绿藻类(如微囊藻、绿球藻等)。这种水混浊度大,透明度水,池水有机物多,但水中优势种类组成变化不大,水色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些藻类多数属鱼类不易消化的东西。老水池塘的鱼类生长缓慢,病害突出,同时还会引起鱼类浮头泛塘而死,因此,要及时加注或更换新水,在撤水后最好先全池泼洒消毒药,五天后施用光合细菌,能有效缩短水质转换期限。
(3)臭清水(又叫“转水”、“扫帚水”、):由于池水过肥,夏秋季上层被水被热阻力控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在晴天容易形成云块状。这种水的透明度低,上下水层的氧差大,下水层经常处在缺氧状态。上层水温高于下层,上层水比重小于下层。限制上下层水不能交换,造成肥塘下层缺氧,浮游生物在极度缺氧状况下;大量死亡而下沉,使水转清、发臭、渔民称“臭清水”。因此,当发现池水有“转水”现象时,应及时加注新水或及时开动增氧机,冲破热阻力,使水体上下层得到充分交换,以改善水质,同时及时施用氮,磷肥(晴天分二次用),使水质保持在肥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