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蔬菜 » 正文

油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04
核心提示:油菜病毒病又名油菜花叶病,在油菜产区均有发生,白菜型、芥菜型、早熟甘蓝型油菜地和秋旱年份易发病。

油菜病毒病又名油菜花叶病,在油菜产区均有发生,白菜型、芥菜型、早熟甘蓝型油菜地和秋旱年份易发病。

一、发病症状。油菜病毒病从苗期至角果期均可发病,但不同类型的油菜发病症状差异较大。

1、白菜型及芥菜型油菜:苗期发病表现为花叶型。典型症状先从心叶的叶脉基部开始,沿叶脉两侧褪绿,呈半透明状,以后发展为花叶,并有皱缩现象,植株矮化。抽薹期发病,薹茎缩短、歪曲,花及荚果密集着生。病轻的往往提前成熟,或不能开花结实,或角果密集、畸形、缺籽瘪粒,油分降低;病重的可整株枯死。

2、甘蓝型油菜:叶片症状表现为黄斑型、枯斑型和花叶型症状。

①黄斑型病株:在苗期的叶片上先散出近圆形的黄色斑点,以后在黄斑中央出现褐色枯点,在抽薹期的新生叶片上产生密集褪绿小点,斑点正面呈黄色或黄绿色,背面的黄色斑点中央出现细小褐色点,在茎、角果上产生褐色条斑,角果扭曲,叶片提早枯黄脱落。

②枯斑型病株:在苗期的叶片上出现褐色枯斑,正反两面组织枯死明显。有的叶脉、叶柄上产生褐色枯死条纹,病株容易枯死。抽薹后,茎、花梗和荚上也产生褐色条斑,发病较迟。

③花叶型病株:主要表现在新生叶上,与白菜型油菜症状相似。支脉表现明脉,叶片出现花叶和皱缩。茎秆上产生明显的黑褐色条斑,植株矮化、畸形,茎薹短缩,花果丛集,角果短小扭曲,有时似鸡脚爪状。角果上有细小的黑褐色斑点,结实不良或不能结实。重的整株枯死。

二、防治。防治的关键是预防苗期感病。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甘蓝型油菜比芥菜型、白菜型油菜抗病性强,而且产量高。同类型油菜品种间抗性差异也很显著,应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抗性较强的品种。

2、适时播种:冬油菜区油菜角果发育期病毒病的发生率会随播种期延迟而降低,主要由于月平均气温下降影响苗期传毒蚜虫数量,从而减轻发病危害程度。要根据当地气候、油菜品种特性及油菜蚜虫发生情况来确定播种期,既要避开蚜虫发生盛期,又要防止迟播减产。测报油菜病害大流行年,应推迟播期10-15天。

3、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性。做到苗肥施足、施早,避免偏施、迟施氮肥;结合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拔除弱苗、病苗。同时,苗床土壤干燥时,应注意及时灌溉,以控制蚜虫的危害。此外,油菜苗床的选择应远离毒源寄生较多的十字花科蔬菜地、桃树及杂草丛生地,避免蚜虫频繁迁飞吸毒传毒。苗床周围可种植高秆作物,以减少迁飞有翅蚜。

4、防治蚜虫,控制病毒传播:彻底治蚜是防治油菜病毒病的关键。播种前应对苗床周围的十字花科蔬菜及杂草上的蚜虫进行喷药防治,以减少病毒来源。油菜出苗前至5叶期,对病毒病非常敏感,一旦发现,就要开始喷药治蚜,用50%辟蚜雾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10天喷雾1次,连续喷2-3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茄科、葫芦科等蔬菜收获后,若发现有翅蚜迁飞,应立即喷洒速效性杀虫剂,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以迅速控制蚜虫。

采用黄板诱杀有翅蚜。利用银灰色塑料薄膜悬挂或平铺在苗床四周,可以驱避和阻止其向油菜幼苗上迁落。利用蚜虫天敌蚜茧蜂、草蛉、食蚜蝇及多种瓢虫治蚜,以切断传毒媒介。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油菜 病毒病 发生 防治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22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