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农业部:抓住旱情缓解时机 抓紧开展春季麦田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0
核心提示:2月25日至28日,小麦主产区普降雨雪,北方大部分冬麦受旱区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地区旱情缓解。目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进入起身期,黄淮麦区南部小麦已经返青,黄淮中部和北部开始返青,进入春季管理的重要时期。

2月25日至28日,小麦主产区普降雨雪,北方大部分冬麦受旱区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地区旱情缓解。目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进入起身期,黄淮麦区南部小麦已经返青,黄淮中部和北部开始返青,进入春季管理的重要时期。由于持续气候干旱和冬季气温较低,小麦苗情十分复杂,增加春季麦田管理难度,加之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后,会出现杂草生长、病虫危害、肥水需求量增加等情况。为此,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醒广大农民,要抓住目前大部分地区旱情缓解的有利时机,抓紧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奠定夺取小麦丰收的基础。当前麦田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是科学抗旱保苗。此次降水过程,使大部分冬麦区旱情明显缓解。但降水分布不均,甘肃大部无有效降水,山东中北部、河北东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小,0-10厘米土地仍然缺墒,旱情尚未缓解。这次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下的干旱麦田要根据田间墒情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抗旱,浇水保苗,对降水量少的麦田仍要浇水抗旱,不要因为降雨而放松了抗旱浇水,贻误了管理时机。

二是旱地麦趁墒追肥。旱地小麦由于冬季冻旱交加,枯叶重、麦苗弱,急需增施肥料,雨后是追肥的最好时机。可每亩用10斤尿素、10斤磷酸二铵,开沟追施或用化肥耧深施,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旱能力,增加亩穗数,显著增产。

三是化控防倒除草。今年一些播量大的部分田块存在群体偏大的问题,增加了后期倒伏的危险。对小麦起身期一、二类苗情麦田的管理,要注意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增强抗倒能力。去年秋季因干旱麦田杂草较少,秋季化学除草的面积较小,返青期要及时开展化学除草。

四是合理肥水增穗。对浇过越冬水和抗旱保苗的麦田,要因苗浇好拔节水,努力扩大扬花灌浆水面积,把科学灌溉和科学施肥结合起来。返青期三类麦田追肥浇水,起身期二类麦田追肥浇水、拔节期一类麦田追肥浇水,浇水时根据麦田的产量潜力,每亩用10-15公斤尿素,中产田取低数、高产田取高数。早春抗旱保苗的麦田要在拔节期进行春季第二次肥水管理。浇水时实行节水灌溉,每亩灌水30至40方,避免大水漫灌,充分发挥有限水源的增产作用。

五是及时防病治虫。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条锈病、全蚀病、根腐病的发病期,扬花期是赤霉病的发病期,此时麦蜘蛛、蚜虫等也开始危害,各地要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及时防治。

六是防御麦田渍害。春季长江中下游麦区降水量开始增多,防御渍害尤为重要。在小麦拔节以前,对未开好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及时开好麦田三沟,并要求开沟泥土均匀散开,不损伤麦苗。已开好沟的麦田,由于秋冬干旱,沟系坍塌严重,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要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麦田外三沟亦应该畅通,以降低土壤含水量、促进次生根喷出。对发生渍害的黄僵苗,拔节肥要提前追施并适当增加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促进苗情转化。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57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