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小麦种植制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5-17
(一)麦田种植制度
  小麦主产区中小麦与前后茬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组合方式。中国根据各地自然资源、气候条件采取小麦和其他作物平作、复种以及间作、套种,形成了一年一熟、两熟等多种种植方式。
  一熟平作主要在长城沿线以北的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春麦区的春小麦一般种在冬闲地上,春季播种,夏季或初秋收获,实行春小麦连作或与大豆,高粱、豌豆、大麦等轮作,形成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北部冬麦区年积温在2200~3500℃之间,冬小麦秋播在夏闲地上,翌年夏季收获,也是一年一熟或与豌豆、扁豆、大豆、春玉米、高梁、谷子、糜子等轮作。在南部热量较高的地区,小麦收获后有复种糜子、谷子或  
 
养麦等生育期较短的作物。这些作物收后再秋播豌豆、扁豆、小麦,形成二年三熟或三年四熟的种植方式。
  两熟平作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与西南冬麦区,其中黄推冬麦区是中国的主要产麦区。全区年积温4000~500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热量资源可满足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两熟需要。南部地区还有小麦和棉花、甘薯、芝麻等复种的一年两熟制。降水量不足800毫米的地区,需补充灌溉才能保证两熟作物的需水量。小麦收获后复种玉米,是本区的主要种植方式,也有复种高粱、谷子、大豆、花生等作物的。在黄淮平原北部棉区,有小麦复种玉米,翌年春播棉花,形成二年三熟;黄淮平原中部和南部地区,有小麦套种棉花一年两熟。在稻区是小麦后复种水稻一年两熟,再以油菜、绿肥等轮换小麦,形成以水稻为主的轮作方式。
  两熟套种间作混种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延长作物生长季节,以提高全年总产量,中国各地采取了小麦与其他作物多种形式的套种和间、混作。
  小麦与玉米套种为北方冬麦区较广泛的种植方式。冬小麦采用宽窄行或小畦种植.麦收前将玉米套种到麦田顶留宽行或畦埂上,使两茬作物的主要生育期错开,实现一年两熟。两熟套种可以解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长季节不足的矛盾;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改早熟品种为中、晚熟品种以提高产量。另外,也可使玉米的抽穗期避过伏旱或秋涝等不良自然条件的影响。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凡套种共生期长的,两作物的间距要大些。反之可小些。有的地区为了用地养地结合,把玉米套种的行距放宽,麦收后在玉米的行距内复种大豆或绿肥作物,形成玉米间作大豆或绿肥,即通常称为"两粮一豆"或"两粮一肥"的种植方式。因玉米和大豆或绿肥是间作,主要生育期处于共生条件下,仍属一年两熟。
  小麦与棉花套种小麦与棉花套种在长江流域的历史悠久,分布较广,黄淮流域随着水、肥等条件的改善,其面积也有扩大。一般采用条带套种或条垄套种,即种2~3行小麦或1~2个宽幅小麦,留出空行套种棉花;或在厢面中间种植一带宽幅的小麦或大麦,厢的两边预留空行种沟边棉;或在垄沟种一宽条小麦,垄背上套种两行棉花。麦棉套种方式因各地具体条件有所不同,其共生期为15~35天。在套种中小麦宜选用早熟。矮秆.抗倒伏的丰产品种,预防因倒伏压坏棉苗;麦收后及时灭茬,加强棉苗管理,促进棉苗早发,并健壮生长.在黄淮冬麦区采用麦棉套种,宜把小麦种在垄沟里,棉花种在垄背上,有利于解决小麦中后期耗水较多,需要灌水,而棉花苗期又不宜水分过多的矛盾。
  小麦与油料作物套种种麦时预留一定宽行,麦收前套种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山东、河南等省在麦田套种花生多采用条垄套种,把花生套种在垄背上;套种时间不宜过早,防止形成老苗或高脚苗,影响花芽分化。
  小麦与豆类作物间作、混种长江流域有在小麦厢沟两侧间作蚕豆或豌豆的,麦豆收获后复种水稻。黄淮平原部分地区有将冬小麦和秋播豌豆混种,两种作物共生互养,麦豆同时收获,然后再复种玉米等夏播作物。此外,在中国南方雨水较充足的早坡地,有三熟平作或套种的。如小麦、豆类、玉米;小麦、玉米、高粱;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玉米等。也有插入一季经济作物或绿肥的三熟平作的种植方式。
  (二)西南地区小麦的种植制度
  西南区地形和气候极其复杂。四川盆周山区,滇北及贵州西北部等,年均温较低,大小春季节矛盾大,加以劳力不足而冬闲,一部分稻田,因无灌溉条件而蓄冬水,年均一熟。特别是广大丘陵早地,热量资源虽然丰富,但两季有余,三熟不足,限制了复种指数和全年粮食生产的提高。
  小麦的生物学特性,不仅使其在利用冬闲地、冬水田的改制中占有重要,而且对提高整个旱粮生产也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更换小麦品种并采取相应技术,旱地轮作制度由两熟净作改为三熟带作,由窄行套种改为中厢带植,小麦面积虽有减少,但新品种生产力高,又有边际效应弥补损失,单产仍有提高;小麦矮秆改善了复合群体的生态条件,早熟缩短了间套玉米的共生期,利于玉米壮苗,预留行提早了玉米插(栽)期,改传统夏玉米位春米,减轻了夏伏旱的危害;小麦耐迟播的特点,则为后作甘薯的增产提供了时间。
  在耕地面积组成中,四川旱地约占50%,贵州60%左右,云南高达70%。因此,间套复种是西南区小麦生产的特点和重要措施之一,并与提高粮食总产量有着密切关系。
  西南地区小麦的间套复种形式,丰富多样。从耕地特点来看,可分水田与旱地两个基本类型。
水田的复种形式有:①小麦—中稻;②小麦一双季稻;③小麦/玉米—晚稻;④小麦/西瓜—晚稻;⑤小麦/烤烟—晚稻等。旱地的复种形式有:①小麦—玉米(甘薯、花生、高梁);②小麦—棉花或小麦/棉花;③小麦/玉米/甘薯;④小麦‖绿肥(蔬菜等)/烤烟/甘薯,⑤小麦/西瓜/蔬菜(豆类、甘薯》。不论水田或旱地,都有接茬复种和间套复种两种形式。
  1.实行分带种植 以1.6~2.0米的复合带距为一单元,并以对等带比为主体,a、b两带分别接茬复种,而全田为间套复种。第一年a带种植冬小麦—甘薯,b带种植冬绿肥(蔬菜、豆类等),一春玉米—(或套作)秋绿肥(豆类、蔬菜等)。第二年a、b两带互换,即在秋肥茬口上种小麦,甘薯茬口上种绿肥,如此轮流换带,保证了用地与养地结合,并达持续稳产高产。
  2.选用适宜品种 小麦要进一步选用早熟、矮秆、抽穗开花期耐低温的品种,并与相适宜的玉米,甘薯品种相配合,在相应规格密度下,可以创造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使光热水气协调互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据调查,四川丘陵旱地推广麦、玉、薯中厢带植后,1977~1983年之间,各作物的单产年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1%、57%及16%。
  3.提高小麦栽培技术 旱三熟中,玉米虽是主作,也要努力提高小麦单产。在80~100厘米的带距中,播种4~5行,实行小窝密植,并应增施底肥,适当增加用种量,充分发挥边际效应,使单产接近或达到一般净作小麦水平。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167 second(s), 227 queries, Memory 1.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