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 甘薯对温度要求比水稻、玉米等种子作物要高 5-10摄氏度。气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开始生长,18摄氏度以虫可以正常生长,在18-32摄氏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生长的速度也越快,赶过35摄氏度的高温对生长不利。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20-30摄氏度,其中以22-24摄氏度最适宜。低温对甘薯生长极有害,较长时期在10摄氏度以下时,茎叶会自然枯死。一经霜冻很快死亡。薯块在低于9摄氏度的条件下持续10天以上时,会受冷害发生生理腐烂。
2.土壤 甘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几乎土壤里它都能生长。耐酸碱性也好,在土壤ph4.2-8.3范围内能
够适应。这是甘薯的优点之一。但要获得高产,以土地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性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ph5-7为最适宜.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块根增重。通透性好,供氧充足能促进裉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部形成层活动,促进块根肥大,也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加快氧分分解,供根系吸收。甘薯在这种土壤里生长,结薯光滑,薯皮光滑,色泽新鲜,大薯率高,品质好,产量高。
3.水分 甘薯枝繁叶茂,遮满地面,根系发达,生长迅速,体内水分蒸腾量很大。其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很高,而植株的含水量高达85-90%,块根水分含量一般在70%左右,所以一生中需水量相当大。据测定在整个生长期间,田间总耗水量为500-800毫米,相当于每亩用水400-600立方米。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并不一样。发根缓苗期和分枝结薯期植株尚未长大,需水不多,两个时期各占总耗水量的10-15%。茎叶盛长期需水量猛增,约占总耗水量的40%。薯块迅速肥大期占35%。具体到各生长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生长前期和后期以保持在60-70%为宜。中期是茎叶生长盛期,同时也是薯块肥大期,需水量明显增多,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保持在70-80%为好。若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氧气供应困难,影响块根肥大,薯块里水分增多,干物质含量降低。
4.光照 甘薯喜温喜光,属不耐阴的作物。它所积累贮存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来自光合作用。光照不足叶色变黄,严重时脱落。由于甘薯没有成熟期的界限,光照越足,对提高产量越有利。受光叶片比遮荫叶片的光合强度大6倍多。受光不好的一般减产20-30%,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现甘薯地间套高秆作物,常因遮光严重使结薯期推迟,产量不高。所以甘薯与高秆作物间作时,为不太影响甘薯产量,要加大薯地的受光面积,高秆作物不宜过多过密。
甘薯是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数在8-10小时范围内,能诱导甘薯开花结实。但营养生长,增加无性器官产量,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光照,以每天13个小时左右较好。
5.养分 甘薯的根系发达,再加上它的茎蔓匍匐地面,茎结遇土生根,吸肥能力很强。据研究,每生成500千克薯块、茎叶,就要供应氮1.75千克,磷0.75千克,钾2.9千克。
氮素是蛋白质、原生质、叶绿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器官的重要元素。它能促使茎叶生长,尤其在甘薯的生长前期,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素肥料,能够起到促进多分枝、快增殖,使植株早发棵、早拖秧的作用。氮肥供应不足,则茎叶生长缓慢,叶面积小,颜色淡,植株生长不良,最终影响产量。反之,如果施用过量或过晚,容易造成茎叶旺长,“贪青”,结薯不良。
磷是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能加快养分的合成与运转,加速细胞分裂,提高薯块品质,当叶片含磷量少于 0.1%时,就显示出缺磷症状,叶的颜色暗绿没有光泽,叶片小、茎细,老龄叶片出现黄斑,以后变紫脱落。
钾能促进根部形成层活动,加速细胞分裂,使块根不断肥大。在生长中后期钾肥起的作用更大,能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能力。叶片里含钾量低于0.5%时,表现出缺钾症。生长前期缺钾,植株的叶片小,节间短,叶面不舒展;生长中后期钾素不足,茎叶生长缓慢,严重的叶片黄化。
钾和氮都能提高甘薯叶片的光合能力,但作用不同。钾的作用在于加快叶片光合产物的运转,调节叶片里光合产物的浓度,随时增强光合能力,直接使块根持续肥大,提高产量。氮的作用是促进茎叶生长,扩大光合作用面积,从而增加光合能力,直接增加茎叶产量。因此过量施用氮素肥料,容易造成茎汁贪青疯长,影响产量。
为获甘薯高产,首先要施足肥,氮、磷、钾三要素配合得当。但在实际生产上,把甘薯这一需肥多、能高产的作物,大部分种植在丘陵山区土层薄、缺肥、干旱的地方,土壤养分的含量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生长的需要、不可能高产。尽管如此,由于甘薯顽强的再生能力,仍能在低劣条件下获得一般种子作物难以达到的产量。我国甘薯种植面积虽居世界之首,但单位面积量不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肥力不足。肥源不足,土壤得不到培养,连年种植吸肥力强的甘薯,结果把甘薯贬称为“ 拔地精”、“茬口不好”的作物,这是不公平的。大量事实证明,只要重视甘薯生产,给它需要的条件,不仅甘薯当年高产,就是后茬接种小麦也能获得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