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小斑病的发生
1、玉米整个生育期间都可发生,但以雄穗抽出后发病最重。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叶鞘。病斑一开始是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形成边缘红褐色,中央黄褐色的椭圆形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因受叶脉限制而有差异,但病斑最长在2厘米左右(小于大斑病)。病斑表现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椭圆形病斑,一种是长条形病斑;此外,在抗病品种上有的仅表现为圆形坏死小斑点。病斑连片后常造成叶片提早干枯死亡。在病斑反面或枯死叶片反面产生稀薄的黑色霉层。
2、玉米连茬地及离村庄近的地块,由于越冬菌源量多,初侵染发生的早而多,再侵染频繁,易造成流行。
3、气候条件也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气温20~25度,相对湿度90%以上,对孢子形成、萌发、侵染有利,所以中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小斑病流行。在北方玉米产区,6~7月降雨量均超过80毫米,雨日较多,加之8月份雨量适中,病情发展严重。
4、传播方式:气流、雨水传播。
二、防治方法: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施药保护等综合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
3、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适时早播,可与小麦、花、生甘薯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4、喷药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5、摘除病叶。两种叶斑病一般都是先下部叶片后上部叶片逐渐发病,当下部两叶片发病率在20%左右时,应立即去除病叶,隔7~10天再去除3~5片叶,对控制病害扩展有明显效果。但必须大面积进行,而且在短期内完成效果明显。摘除病叶后立即施肥浇水,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