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病虫害.农药 » 正文

豆杆黑潜蝇的发生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30
核心提示:豆杆黑潜蝇别名豆杆蝇、豆杆蛇潜蝇、豆杆穿心虫、钻心虫等,是广泛分布在江淮之间大豆产区的一种常发性、多发性害虫。此虫从苗期开始危害,以幼虫在大豆的主茎、侧枝及叶柄处侵入,在主茎内蛀食髓部。受害植株由于上下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似缺肥


    豆杆黑潜蝇别名豆杆蝇、豆杆蛇潜蝇、豆杆穿心虫、钻心虫等,是广泛分布在江淮之间大豆产区的一种常发性、多发性害虫。此虫从苗期开始危害,以幼虫在大豆的主茎、侧枝及叶柄处侵入,在主茎内蛀食髓部。受害植株由于上下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似缺肥缺水状,后期成熟提前,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明显降低,我场夏大豆历年受害株率为80%以上,一般受害减产30%左右,重者达50%以上。由于这一害虫体形较小,活动隐蔽,极易被忽视而错过防治。

    一、发生规律。此虫在江淮之间一般可发生4代;第1代幼虫在6月上中旬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化蛹;第2代幼虫在7月上中旬盛发,7月中下旬为蛹盛期,这两代幼虫大都在大豆主茎中;第3代幼虫出现在8月上中旬,第4代幼虫出现在9月初,这两代幼虫主要从侧枝侵入主茎内危害。

    二、防治方法

    1、轮作换茬。在豆杆黑潜蝇发生重的田块,换种芝麻或玉米等其他作物1年,可大大降低发生量及危害程度。

    2、搞好预测预报。大豆出苗半月后,大致6月下旬开始,每3-6天喷1次(大豆分枝后至初花期3天喷1次),用口径33厘米、长57厘米的捕虫网在豆田随机取5点,每点10网,沿豆叶表面来回网扫,统计成虫数,当50网有虫20-25头时进行防治。

    3、药剂防治。根据预测预报,在成虫盛发期可使用40%乐果或菊酯类农药加50%辛硫磷每亩用量50-70毫升,稀释1000倍后作叶面喷雾,对成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隔6-7天再防治一次幼虫,就可以基本消灭危害。

 
分享:
关键词: 豆杆 黑潜蝇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291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