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病虫害.农药 » 正文

水稻苗期病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8
核心提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也叫烂秧病。生理性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等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北方稻区育苗期间常受低温和寒流天气袭击,烂秧病害每年均发病率在10%~23%。
 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也叫烂秧病。生理性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等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北方稻区育苗期间常受低温和寒流天气袭击,烂秧病害每年均发病率在10%~23%。

 

  症状特点:

  生理性烂秧有:1、烂种,指种子未发芽即腐烂;2、烂芽,指刚萌发的幼芽发育不良卷曲呈鱼钩状,未发根就死亡,或陷入泥中腐烂而死,或形成漂秧;3、黑根,指秧苗根部变黑腐烂,叶片逐渐枯死;4、青枯,指秧苗青绿未黄骤然枯死,基部未腐烂,秧苗不易拔起;5、黄枯,指秧苗缓慢变褐枯黄而死,根部腐烂,病秧易拔起。

  侵染性烂秧有:1、绵腐病,水育秧田播种5~6天即可发生,苗高3厘米左右时发生重,危害幼根和幼芽,种壳裂口处或芽基部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逐渐长出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渐呈铁锈色、绿褐色或污褐色;种子腐烂不能萌发,或病苗基部腐烂枯死。病害发生由点到片,严重时成片枯死。立枯病,湿润育苗、旱育苗和薄膜育苗秧田多见,表现症状为:①芽腐,出土前幼芽幼根变褐、扭曲、腐烂而死,后期生出粉白色霉层;②针腐,秧苗立针至2叶期心叶枯黄,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出现褐斑,茎基部生出霉层,秧苗易于拔断;③黄枯,秧苗1叶1心至3-4叶期发生,下叶开始枯黄萎蔫,根毛稀少,后期基部变褐软腐;④青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秧苗心叶或上部叶片卷成柳叶状呈青灰色,根毛稀少,后期基部变褐软腐,易成簇发生:

  病原及发生规律 生理性烂秧多是由于种子质量差、催芽过程中冷热不均、播种质量差、蓄水过深、缺氧窒息以及苗期冷后暴晴或温差变幅过大等造成;黑根则是由刁:肥量过大、蓄水过深,产生大量硫化氢、硫化铁等还原物质毒害秧苗所致。侵染性烂秧的绵腐病主要是绵霉菌、有腐霉菌等真菌侵染所致;立枯病主要是镰孢菌和茄丝核菌等半知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长期生活,以菌丝体、卵孢子、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水流、气流传播;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以流水传播,主要通过伤口、幼嫩组织侵入。

  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苗期病害应采取改进育苗方式、提高种子质量和催芽技术、加强秧田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因地制宜采用塑料薄膜育苗、软盘育苗和旱育苗,最好不采用水育苗。秧田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地块。把住留种、贮种、晒种、选种关,提高种子发芽率。采用温水浸种(55℃10分钟)或药剂浸种(50%多菌灵800倍液3天)。催芽期间温度稳定在10℃以上,防止过高或过低,保证出芽匀、齐、壮,增强秧苗抗寒能力。加强秧苗管理,整地精细,保证床面平整、床温和通透性;选择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科学灌水,以水控温护苗;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结合,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氮,增强秧苗抗病性。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浇洒75%敌克松10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5.5%浸种灵3000-5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5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病害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05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