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其它 » 正文

硫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9
核心提示:硫与氮、磷、钾一样是作物生长江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作物中蛋白质、多种酶及生理活性物质都少不了硫。硫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上有独特的功效,施用硫肥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增强豆料作物固氮能力,增加葱蒜蔬菜辛香气味等。

硫与氮、磷、钾一样是作物生长江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作物中蛋白质、多种酶及生理活性物质都少不了硫。硫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上有独特的功效,施用硫肥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增强豆料作物固氮能力,增加葱蒜蔬菜辛香气味等。硫肥在多种作物上都有显著的增产效益,据国际硫研究所1997年和1998提在我国的试验结果,主要作物平均增产幅度在6%-20%以上。硫肥不仅可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施硫肥的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3以上,如果在缺硫土壤施用硫肥,投入产出比可达1:9-10以上。

作物的需硫量与需磷量相近,有些作物的需硫量还超过需磷量,如油菜、大豆、花生、烟草、甘蔗、蔬菜等。一般来说,每生产1吨籽粒作物,如稻麦类作物需要硫3-4千克,豆科作物需要硫6-8千克,油料作物需要硫10-12千克。作物如缺硫会导致生长受阻,叶片褪绿或黄化,叶面积较小,茎细弱矮小,与缺氮症状相似,所不同的是缺硫时叶褪绿黄化首先在幼叶出现,而缺氮是先从下部老叶表现出来。

硫从何来

作物生长所需的硫来自于土壤、肥料、藻溉水和大气。耕地土壤全硫含量为0.01%-0.05%,大部分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硫仅占全硫量的10%以下。含硫肥料是补充土壤硫的重要来源,降雨和灌溉水中也含有硫,每年由雨水降入土壤的硫约为0.2-0.3千克/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可被植物直接吸收,有时作物需硫量的一半来自于大气。大气中二氧化硫正常浓度为0.05克/立方米,如果含量超过1克/立方米,就会毒害植物。由于土壤有效硫会随水流失,流失量大约相当于由雨水带入的硫量,所以耕地土壤硫的供给主要依靠施肥。

怎样论断土壤和作物缺硫

如果作物有上述缺硫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作物缺硫。但是有时作物缺硫但无明显症状;有时作物缺硫还伴随其它养分的缺乏,或有某种病害,是否缺硫也不易鉴别。为了准确诊断,要进行土壤有效硫和植株含硫量化验,以及进行硫肥试验。一般以土壤有效硫含量16毫克/千克土为缺硫指标,低于此值土壤往往供硫不足。植物则用干物质全硫含量作为营养论断指标,一般禾本科作物的临界指标为0.1%,棉花为0.2%。

作物硫氮比值也可作为硫素营养状况指标,一般大田作物叶片硫氮比为1:15-20,如果硫含量低于此比例,表示作物可能缺硫。

农田缺硫为何逐步严重

一、近年来大量施用磷铵、尿素等高浓度无硫化肥,而过磷酸钙、硫铵等含硫化肥用量减少,有机肥及含硫农药用量也逐渐减少,致使每年施入土壤的硫量逐年减少。

二、土地复种指数及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硫量以及随收获物带走的硫量增加,使土壤硫含量逐年下降。

三、随着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大气和水体中硫浓度降低,作物从大气和灌溉水中得到的硫量随之减少。

四、一些有机质含量少,质地粗的土壤,硫含量低;在雨水多的地区从排水的渗漏水中流失的硫较多,使土壤硫含量下降。

在引起作物缺硫的诸多原因中,上述前三项是主要原因。根据我国18个省市1万多个土样分析结果,有1/3土壤有效硫含水量量低,其中南方诸省和东北地区缺硫状况较普遍。由于含硫化肥的供应一年比一年少,而随着粮食产量提高对硫的需求一年比一年多,硫肥缺口越来越大,1997年硫亏缺量为90万吨,2002年已达150万吨,预计2007年将达210万吨,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合理施用硫肥

我国当前施用的含硫化肥主要是过磷酸钙、硫酸铵等。许多复混肥也含有不同比例的硫。石膏是重要的硫肥,微溶于水,使用前应先磨细,以利于植物吸收利用。硫磺含硫量高,但难溶于水,施入土壤经微生物氧化为硫酸盐后被作物吸收,肥效较慢但持久。

作物在临近生殖生长期时是需硫高峰,随作物衰老,吸收硫能力下降,因此硫肥应该在生殖生长期之前施用,作为基肥施用较好,可以和氮磷钾等肥料混和,结合耕地施入土壤。如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现缺硫,可以用硫酸铵等速效性硫肥作追肥或喷施。

硫碘类肥料要早施,可以拌合碎土后撒施,随耕地翻入土壤,也可以用于拌种或施入种沟(穴)旁作种肥,还可以拌合土杂肥用作沾秧根肥料。

施肥量应该根据作物需要硫多少和土壤缺硫程度来决定,一般而言,缺硫土壤每亩施1.5-3千克硫可以满足当季作物硫的需要。例如每亩施过磷酸钙20千克或硫酸铵10千克,也可以每亩施石膏粉10千克或硫磺粉2千克。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硫肥 合理 施用 技术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733 second(s), 171 queries, Memory 1.33 M